劉瑩:以公誠之心報效祖國的人
——記我國著名水泥專家劉公誠同志
“作為一個黨員,在對祖國和黨的事業這本帳上,只有支方沒有收方,我們不要做那種與黨講收支平衡的商販,而要作祖國的赤子,要將自己的一切奉獻給人民。” --劉公誠
人走著不同的人生之路。有的人求蠅頭小利,有的人圖舊思隱,有的人雄才偉略,成為一代英雄。而在一生中能夠不為名、不唯利,一公誠之心為黨的事業而奮斗,舍棄一切報效祖國,是非常難得可貴的!
這里介紹給讀者的就是這樣的一位共產黨員--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建材局科學技術委員會顧問、水泥專家--劉公誠。
掌聲說明了什么?
在1990年的最后幾天里,劉公誠以76歲高齡拖著病弱的身體,回到了他曾以“資本家”省份當過廠長的上海水泥廠。在那既隆重又熱烈的慶祝建廠70周年的會場上,他挺著瘦削的生搬坐在主席臺上迎來了廣大職工一次又一次熱烈的掌聲。他用地道的家鄉腔給大家將來話。他向全廠職工致以親切的問候,感謝大家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建設工廠做出的貢獻。他殷切的希望在改革開放的征途上,一個經過改造煥發出青春的現代化工廠矗立在祖國的大地上,為祖國的建設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他的話語是那樣的親切,他的感情是那樣真摯,他與廣大職工的感情完全融化在一起了。
微微寒風,飄灑著淅淅瀝瀝的小雨。劉老不顧廠領導和職工對他的關心個照顧,不愿坐著車子參觀自己所熟悉而又陌生的現場。他從磨坊走上窯頭,穿過一座座車間和廠房。當他見到改造的新裝備,臉上綻露出開心的微笑;當他見到舊貌依然的老設備,希望他早日得到更新。在一座舊式辦公房前面,他停下腳步細細的端詳著說:“這是我當年做廠長的辦公室?。‖F在成了車間辦公室,真是舊貌改變了,工廠發展了。你們現在的新辦公大樓是我不敢想象的啊!”他想與每個職工親切地攀談上幾句,……他依依不舍地離開了現場。
上海水泥廠的職工不會忘記,那是在1986年,年逾古稀的劉老懷著對故土的眷戀和對上海水泥廠的關切之情,風塵仆仆地從北京趕到上海來參加上海水泥廠的技術改造防范論證會。在會上,他慷慨陳詞,宣傳欄我國現階段發展水泥工業的技術政策,指出上海水泥廠要從長遠目標出發,技術改造要上新水平——建設新型干法生產線,不能在高落后的濕法工藝了。
經過與專家的論證,這個廠停建立一條濕法生產線,確定了以日產2000頓熟料的新型窯外分解工藝作為老廠改造的方向。他的遠見卓識,深深地印在了上海水泥廠職工的心中。
今天,劉老又回來了。他無暇與親朋故舊歡聚,而念念不忘的是上海水泥廠的生產和發展。他詳細地詢問了工廠的生產經營和技術改造的進展情況。他不顧患者嚴重咽炎的痛苦,為廠中層以上干部將來半天課。他一淵博的知識技術和對國內外水泥工業發展的靜身了解,深刻地剖析了上海水泥廠在生產、技術、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績和面臨的問題。他用圖示對比方法分析了各項指標間先進與后進的差距,為工廠有一次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希望,這不亞于一位高明的醫生為他的病人開出了一劑良方。
匆匆兩日,劉老在上海水泥廠的角角落落留下了深深印跡,早職工的心中有播下了一份情和愛。這是與普通勞動者之間的深情,是對黨和社會主義祖國的厚愛。他為上海水泥廠的題詞是這樣寫的:“上海水泥廠成立70周年,水泥產量翻了7番,職工生活獲得了較大改善,廠容刷新,環保改進,足證解放后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和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愿全場職工再接再厲,為本世紀年內邁向生產水泥百萬噸現代化的高校企業做作出更大貢獻。”
他為祖國奉獻著什么?
1991年元旦佳節之際,劉公誠又給上海水泥廠的領導寫去了一封對于這個廠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深情溢于言表的信。”目睹全廠一番熱氣騰騰的景象,十分感動。”他說:“有團結的領導班子,有實力堪稱雄厚的技術力量,有年富力強的職工隊伍。我深信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定能排除一切阻力和困難,在‘八五’期間圓滿完成舊廠換新貌的擴、改建任務,突破年產百萬噸的同時,體現在各項技術經濟指標的經濟效益,也將具有競爭力的提高。”
他動情地寫道:“屆時若我有幸在人間,當再度躬與輕功盛典。”
是劉老對上海水泥廠獨具厚愛才抱病去滬參加建廠70周年活動么?是因為他當過這個廠的 “廠長”,才對這個廠擴建、改造給予特別的關心嗎?熟知劉老的人都會異口一詞地回答:“不是的。”這是他對事業的執著追求的一個縮影,是他把一生心血獻給我國水泥工業所必然發如此深情的連接點。
劉公誠在青年時代,曾到日本就學數年。1945年又去美國學習水泥制造工藝,1947年7月回國后當上了上海水泥廠的廠長。從此,他這個曾留學日美的水泥技術專家,走上了致力于發展我國水泥工業的漫漫之路。
解放初期,劉公誠就在上海水泥廠研制成功了抗凍性、和易好性的引氣水泥以及粉煤灰水泥。特別是粉煤灰水泥的試制和生產為我國水泥工業建立多品種、多標號的產品結構打下了基礎,開創了摻加混合材和實行綜合利用的記錄,為水泥生產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自1956年到建材部綜合調研所任水泥物理化學研究室主任,他創建了新中國第一個水泥物化室,開拓了水泥物理化學理論研究的新領域,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又紅又專的科技人才,為我國新品種水泥研究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鋪平了道路。當時他親自參加硅酸鹽水泥,水化和水泥石結構等高難度研究課題,結合生產力水泥熟料的巖相分析研究,在水泥企業中普及巖相分析控制熟料質量的方法,用此來調整配料和窯煅燒制度,穩定和提高產品質量。劉公誠
同志定制新中國水泥物化理論研究的奠基人。
他為加速發展水泥生產,滿足國家建設的需要對地方水泥(小水泥)給予了熱情的關注和實際的支持。在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他對立窯生產水泥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技術指導,充分發揮了他的技術才能,為地方水泥的發展獻出來一片心血。每項事業的發展都離不開千千萬萬奮斗的人們,更需要有知識和才能的人們為之進行不懈的努力和執著的探求。劉公誠就是這其中一員。在技術改進、老廠改制、開發新品種、提高產品質量、節約能源以及加強企業管理、改善技術經濟指標等方面,他都進行過潛心的研究,曾發表過許多有價值的建議,對于水泥工業的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在制定技術政策過程中,他由于貢獻突出而獲國家嘉獎。
許多中國知識分子都把知識和才能看成是屬于祖國、數億人民的共有財富。只要祖國需要,人民需要,知識和才能,連同畢生的精力甚至寶貴的生命,都可以全部獻上。劉公誠正是這樣一位杰出的知識分子,他已全部身心為祖國、為人民默默地作出了奉獻。
他的心中裝著什么?
1979年底,一個消息在當時的國家建材局的干部中悄悄地流傳著,曾被公認為當過“資本家”的技術專家--劉公誠,怎么一下子卻變成了革命老干部?而且是在三十年代就參加了革命。使得,人們怎么會想到在舊中國少有的事業家中,有名望的“火柴大王”、“毛紡大王”劉鴻生的工資劉公誠,竟會在1938年跑到延安投身于革命的隊伍中來呢?
劉公誠原名劉念悌,1914年10月出生于上海。1937年,正當劉念悌在日本學府準備畢業論文時,“七·七事變”爆發了。血氣方剛的他,立即買了船票于7月9號離開日本回國。追溯往事,常有人問他為何不等拿到畢業文憑就匆忙回國時,他總是淡淡地的說:“在民族存亡的關鍵時刻,每個有良心的中國人,每個熱血青年都會這樣做的。”
回國是為了抗戰,要抗擊敵人就要當兵,嚴酷的現實已告訴他,國民黨是靠不住的,共產黨才是抗日的中流砥柱。就這樣,他拿著當時南開大學校長張全苓寫給周恩來和王明的介紹信,來到西安八路軍辦事處,要求到延安去,投身革命,參加抗戰。
當時,延安已成為進步青年尋求真理、實現理想的圣地。這樣一位在中國屈指可數的富家子弟,來到延安,是追求真理還是一時沖動?辦事處的同志不得不格外地考驗他。他投身革命的信念毫不動搖,抗日救國的熱忱感動了接待人員,終于使他在1938年6月來到了延安,進入抗大第四期軍事學習班學習。從此他徹底地背叛了資產階級的家庭。
1939年,根據組織的安排,劉念悌冒著生命危險,到重慶為延安剛成立的自然科學研究院募捐了一筆巨款,之后接受了第十八集團軍辦事處主任錢之光的領導,留在了國統區供暖工作。為了開展工作的需要,劉念悌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劉公誠,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取以公誠之心報效祖國之意。1945年,再組是的同意下,他到美國學習水泥制造工藝。1947年回國之后擔任了上海水泥廠的廠長。此后進兩年的時間里。他處在一個十分微妙的境遇中。即以資本家的身份而同時又以一個革命者的立場,用同情和支持的態度,接受著上海水泥廠地下黨領導的工人對以他為代表的資方人員的斗爭,直到臨近解放時,他才有機會真正與工人站在一起參加護廠斗爭,并以他特殊的地位和身份有效地支持了地下黨的工作,用一個完整的上海水泥廠迎接了上海的解放。
1949年上海解放后,劉公誠以工商業者的身份繼續在家庭及工商界開展統戰工作。1952年他參加了民主建國會。
作為富豪之家子弟的劉公誠,何以能拋棄優厚的物質生活條件,不去繼承父業而要奔向延安、投身革命呢,原來,他小時候在上海圣約翰大學附中讀書時,就經常閱讀鄒韜奮主編的《生活周刊》,接受這進步思想,使他從自家的奢華生活與窮苦人的貧病交加
中體會到社會的不公,使他從感情上與家庭產生了距離。由于他對貧富不均的社會現象的不滿,不再以富為榮,而所求的是擺脫恥辱。正式在這樣的思想基礎上,才促成了他毅然舍棄優裕家庭生活而奔向了延安。也正是這樣思想基礎的發展和升華,使他逐步地樹立了以消滅剝削、消滅壓迫、消滅私有制為宗旨的共產主義思想,并為之奮斗了大半生。
如果有人問劉公誠的心中裝著什么?人們可以毫不猶豫的替他回答:他心中裝著的是窮苦人的解放,社會的公平,追求革命的真理。
他堅定的信仰著什么?
劉公誠已是70多歲的老人了。他留在人生之路的堅實腳印,換取了人們對他的崇敬。他胸襟開闊、忠誠坦蕩,忍辱負重、一心為公的可貴品質,更是熟為人知。
劉老為了革命事業,為了統戰工作,以一個工商業者--資本家的代名詞--的身上隱去革命老干部的身份,從1949到1979年一隱便是30載。在那不正常的受“左”的思想所擺布的年代里,一個工商業者與一名“三八”式老干部之間,他們的政治地位、政治待遇乃至人生尊嚴,是何等的不同?。∷L期被作為改造對象,在十年動亂中更被作為資本家的“孝子賢孫”,遭受了常人所不能遭受的待遇。他甘受這不公正,甘愿犧牲一切,是需要何等的意志和毅力啊!這是因為他胸中有著黨、黨的事業,有著堅定的信仰?。?/p>
他的坦蕩胸懷是與他從不隱瞞自己的觀點,一心為公相聯系的。長期以來,他為我國的建材工業發展作了很大奉獻,他在擔任了人民代表、政協委員之后,視野已不是建材行業而是“先天下之憂而憂”了。在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的天中,我們可以看到劉老在關心著國家和民族的利益。
在黨內出現腐敗現象人民表示不滿時,劉老便立即在給政協的提案中提醒我們的黨一定要注意反對腐?。辉趪覍︵]資提價之前,他已向政協提出不會影響人們生活卻可以增加國家收入的郵資提價問題。還有”為提高社會效益,解決勞動生產率低和就業矛盾”、“恰是設置節水巡視員,杜絕浪費,保證首都供水”、“公費醫療酌收藥費,杜絕浪費并節省國家無畏開支”、“修改企業產品成分分布結算法”等許多提案,以及減輕小學生作業負擔、加強廢品回收等許多建議,像我們展示了一位老共產黨員無欲則剛,憂國憂民的赤誠之心。
劉老以一絲不茍的精神,對大大小小的魚多問題都毫不隱諱地向有關部門鄭重反映,對不少問題有過意見,提過之質疑。然而,維度在一個問題上他從無二心,那就是對黨的忠誠和對共產主義的信念。去年2月,他在一份材料上這樣寫到:“我堅信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中國的大地上,社會主義制度一定會不斷完善;我也相信有史以來人類最偉大的、實現共產主義、解放全人類的理想社會終究會得到實現。”
他的質樸無華為著什么?
過去,筆者對劉公誠只知其名,不識其人。我以為那樣大名氣的專家、委員,一定是個脫塵超俗不易接近的人。然而,在上海的一面之后,他那質樸無華。平易近人的慈祥神態,令我有一見如故之感。他聽到我的名字,面帶笑容地的說:“你與我小孫女士同名啊!”此后他總是親切地叫我“小劉”。由此總使我感受的到他是一位多么可親可敬難得的“長者”啊!
記得剛到上海的晚上,他想找兩片安眠藥,一位他的失眠癥很厲害,不服藥不能入睡,不巧誰也沒有。好心的上海水泥廠的一名工作人員要立即叫車到廠里去取。劉老一聽便馬上謝絕; 。他不愿勞累司機,更不愿“搞特殊”,硬是拖著病痛的身體,準備了第二天要在廠講課的材料,徹夜未眠。
他和我拉家常時,說他的老伴身體不好,需要找個安靜的地方療養療養,奔向到京西香山別墅,一打聽要價太貴就不去了,只好在家養著。我這個不知底細的人脫口就說:“您還舍不得花這錢嗎?”他只是淡淡地說:“我也是靠工資生活啊!”
可是有人知道,在1982年組織上發給他繼承父親20萬元的遺產后,他竟全部上交給力國家當有人表示不理解時,他坦然地說:“這是非勞動所得,本不該由我享受,上交國家我才心安理得?。?rdquo;他又說:“作為一個黨員,在對祖國和黨的事業這本帳上,只有支方沒有收方,我們不要做那種與黨講收支平衡的商販,而要作祖國的赤子,要將自己的一切奉獻給人民。”他對個人的勞動所得又如何呢?他把節儉下來的積蓄成萬元地購令國庫券。
在我結束這篇報道之時,還想補述的是,在去年黨員重新登記中,劉公誠所在黨支部對他的鑒定里有這樣一句話:“劉公誠同志對黨一貫忠誠,共產主義信念始終不移”這不由得是我想起毛澤東的一句名言:“一個人做點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又使我想起鄧小平講的: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深入群眾傾聽他們的呼聲,要敢說真話,反對說假話,不務虛名,多做實事;要公私分明,不拿原則換人情。”劉公誠這位老共產黨員在大半生中,不真實這樣一步一個腳印地走過來的嗎!
在生活旅途中的人們,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經常地反躬自問:我為祖國奉獻了什么,我的心中裝著什么,我的理想和信仰在何方?
愿劉老精神長存!愿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們與之共勉!
水泥地理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請注冊,凡本網注明"來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水泥地理"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水泥地理"。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