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景淑:緬懷先夫劉公誠
光陰如箭,時間追溯到1949年4月23日,這天我的長子劉作新出生于香港養和醫院。今年時值長子60周歲,也是60年前南京解放之日,當時我的先生劉公誠在上海水泥廠(該廠是劉公誠之父劉鴻生的眾多企業之一),正日以繼夜地和廠內職工們護廠。此時,公誠的父親劉鴻生先生,則在香港一家旅館里被軟禁,他不能外出,被國民黨便衣監視著。孩子滿月后,我前去看望公公,遵照我父母之囑托,要公公為劉公誠的長子起名。
公公劉鴻生說:“就起名為劉作新吧!”(劉家孫子輩以作排名)因他生在1949年的新時代,就叫劉作新。
我們的長子劉作新的成長過程,見證了新中國成長的過程。中華人民共和國即將迎來60華誕。6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勇于實踐,開拓 進取,使中華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經濟的 極大發展,全國人民生活的明顯改善,綜合國力的不斷 增強,我國日益繁榮富強,在世界上、在國際舞臺上發 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當我看到中華民族由經濟瀕臨 崩潰、民不聊生的舊中國到現在欣欣向榮,擁有現代化 的海、陸、空軍和龐大的外匯儲備,雄踞亞洲之首,使我更緬懷我的先夫劉公誠。為之欣慰的是,他這個共產 黨員,一生追求并為之奮斗的目標已經實現了。
但不幸的是他于 1991 年 2 月 25 日因急病去世,當時我因病住在醫院,他來醫院看我,令人想不到的是這 一面,竟成永別。
直至今日已經 18 個年頭過去了,公誠的照片始終 被我放在案頭,我想他如今在九泉之下,如果看到祖國 的興旺發達,舊貌變新顏,看到兒孫們都好,他一定會 含笑九泉,寫到這里,我不禁潸然淚下。
公誠雖然出身于豪門,生長在優越的環境中,但他生活樸素,工作勤奮,沒有豪門富家子弟的奢華習氣,穿著隨便樸實。當年與我相識,來我家就穿一身工作服,開的是水泥廠的木棚車,我的媽媽甚至對我說,(因我的穿著比較講究,)乘他的木棚車不合適,讓劉公誠開我媽媽的克萊斯勒座車帶我出去。
他讀書的時候,學習成績優異,考取了清華大學,他父親劉鴻生為了獎勵他,送他去了日本,這一去就留在日本工業大學學習,七七事變爆發,在中華民族存亡的關鍵時刻,他目睹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義憤填膺,于 1937 年毅然決然地拋棄了即將完成的大學畢業論文,回到了祖國。他帶著南京大學校長張伯苓寫給周恩來、王明的介紹信,投奔延安抗日。后來他又回到大后方的重慶,在他父親劉鴻生的長壽火柴廠工作,為抗日救亡工作做了不少貢獻。日本投降后,他又遠赴美國深造水泥專業。1947年回國,當時他已經33歲。
他的父母為他仍是獨身非常焦急,催促他必須快快成家,劉公誠雖然是富家子弟,但他不喜歡富家小姐的嬌氣奢華,他父母卻要他找一個門當戶對的小姐,因為他幾個嫂嫂都出身于名門。
我父親徐士浩是舊中國上海有名的大律師,與劉鴻生是至交。我性格比較內向,只喜好在家作畫,不喜歡在外交際,這樣,聽從父母之命,與劉公誠先生于1948年5月22日在上海結婚。
父母對我的賜言,我一直銘記在心中。他們說:劉公誠出身豪富,但是我們家看中他的是人品,他人正直,不會娶姨太太,不會賭博,這一點我們放心!是父母為我擇定了這樁美滿的婚姻。
婚后不久因局勢緊張,我又懷孕在身,我父母擔心我受驚嚇,帶著我赴臺灣臺北市,不久又轉赴香港。在產后6個月,也就是1949年11月6日,我父親在香港出高價,買了船票,請一位小姐陪伴我,帶著才6個月的大兒子回到上海。那時聽信船公司說,只要3天就可到達上海,誰知我們受騙了!到達港口,有國民黨軍艦封鎖,不能進港,只能轉道去青島,再乘火車轉徐州回上海。一路上暈船,苦不堪言,但為了能和劉公誠團聚在,雖苦亦樂。因為,我曾看到我母親隨我父親一輩子,伺候一輩子,母親帶了我們5個孩子從淪陷區走了一個月到西安和父親相會,再轉到成都落腳,吃盡了辛苦,為我們做出了榜樣(當時我在金陵女大讀書)。
婚后經過18年的生活,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有一天時任水泥研究院長王大均告知劉公誠,說明天紅衛兵要抄你的家,你告訴家里人把貴重物品收拾一下。他回到家里后,突然抱住我說他是一名1938年加入共產黨的黨員,他有一本日記,內有一些述及有關其他黨員的事,以前我從來沒見過這本日記,他讓我快速將這日記護送給他的上級領導于克軍書記,不能落入他人手里。第二天,我匆匆忙忙進城將日記本交給了于書記,便返回到管莊。
文化大革命第二年,造反派逼他交代1938年他去延安的經過以及他的共產黨員身份,劉公誠沒有承認他的黨員身份,因此遭到毒打,半夜渾身是血走回家,我幫助清洗他的傷口,他的小便全是血,我嚇壞了,一定要他去看醫生,他說不能去,造反派說若你去看醫生,要你全家的命!但我堅持扶他去。衛生所所長張醫生很好,為他醫治了。
我當時真是不知自己是什么感覺,一直認為他雖然是國內數一數二的大資本家的兒子,曾是留美留日的學生,上海水泥廠的廠長,怎么會是1938年入黨的共產黨員呢?!我不相信我的耳朵,是不是聽錯了?但在現在我從很多電視劇中看到,像他這樣為了革命事業付出并獻身的共產黨員還有很多。
“文化大革命”期間,他雖然遭到嚴重迫害,他仍然銘記自己是個共產黨員,忍辱負重,直到1979年底,他才和沙千里、胡遇之等一起公開共產黨員身份。1982年他將其父分給他的20萬元全部當作黨費交給國家。
我為劉公誠忠誠黨的事業和他的作為感到欣慰,他青年時代的夢想實現了,如今他所從事的水泥事業獲得了極大的發展,水泥產品還遠銷國外。我們的第二個兒子劉作毅也在他曾經為之奮斗的水泥行業里,從事著水泥信息化工作。
今年祖國將走過60華誕,我以此文紀念公誠,祝我們偉大的祖國越來越昌盛!繁榮!安定!團結!
公誠,您安息吧!
(徐景淑寫于美國Raleigh)
水泥地理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請注冊,凡本網注明"來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水泥地理"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水泥地理"。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