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行業迎歷史最低谷 業內大佬資本結盟限價自保
中國水泥產業史無前例的資本聯盟正在組建之中,這竟是源于山東一次自發性的產業協同。“眼下,海螺、中建材、金隅冀東和山水集團等大型集團正在山東、遼寧、內蒙等省區探索通過組建水泥投資管理公司,搭建資本緊密型的產能整合平臺。這是中國水泥行業化解行業過剩困局前所未有的創新。”山東山水水泥集團(以下簡稱“山水集團”)新任掌門人、副董事長宓敬田說道,2017年全國水泥市場格局將發生巨大的改變。
若無意外,12月20日,7大建材集團投資入股的水泥投資集團將率先在遼寧成立。
2015年,中國水泥業迎來了歷史的最低谷,產能過剩、價格暴跌、市場萎靡,環保重壓層層加碼,整個行業陷入一片虧損之中。
殺伐多年的水泥大佬們不得不重新審視自身——在行業產能嚴重過剩之下,是繼續無序惡性競爭,殺價血拼?還是產業協同,聯手引領行業有序競爭?終于越來越多的大企業認識到后者是行業的唯一出路,開始從混戰走向聯盟。
從競爭到聯盟
“幾大水泥集團能從競爭到竟合再到今天結成資本紐帶、謀求成立投資公司,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換來的。”回憶起由分到合的過程,宓敬田感慨道,這是平衡了政府去產能要求、市場供需關系、諸多企業生存發展等多方利益需求下,取得的突破與創新。
這一切還要從2015年,中國水泥行業那場空前的危機說起。
2015年,中國水泥市場跌入了歷史上的低谷。水泥是一個產能嚴重過剩的行業,產能利用率平均不足六成,尤其在新疆地區這一數字只有34%。產能過剩進而又導致企業間的惡性價格戰。
水泥企業眾多,相互殺伐多年、市場一片混戰。有的北方企業憑借海運的低廉運費可把熟料(水泥半成品)運到浙江、福建、海南,有的南方企業則能北上山東、河北、遼寧。由于水泥產品同質化,且產能嚴重過剩,無序競爭讓全國水泥價格在2015年出現了斷崖式暴跌,進入了20年來的最低水平。“你能相信嗎?價格火拼一度讓水泥最低賣到120元/噸,比沙子價格還低,幾乎只有生產成本的一半。這既是行業的恥辱,更是國家資源極大的浪費!”宓敬田如是說道。
可這時,山水集團卻剛剛從轟動一時的股權之爭中掙扎出來,內憂外患,瀕臨破產。企業內部,賬面資金只有幾千元,經營虧損卻高達20多億;外部,企業有70多億元巨額債務須要化解,數十起訴訟急于應對。“如果水泥市場環境沒有整體性改觀,任憑山水集團抓管理、降成本,最終仍然難逃虧損甚至破產的命運。”作為這家江北最大水泥企業的新任掌門,宓敬田一度陷入了深深的憂慮與困惑之中。
水泥、煤炭和鋼鐵,是三大產能嚴重過剩的資源型行業,煤炭和鋼鐵已由中央政府給予資金補貼進行去產能改革,唯獨水泥沒有專項資金支持。正如中國水泥協會一份文件中所稱,“2016年全國煤炭、鋼鐵過剩產能退出任務有望提前完成。水泥行業去產能工作進展緩慢,步履維艱,任務艱巨”。
水泥是一種特殊的區域性產品,運費占比很高,陸上運距100公里,運費就達30元,如果運距超過100公里,在價格如此地位運行下,企業根本無錢可掙。同時,企業能否盈利,銷價比銷量更重要,因為水泥成本中只有10%與銷量有關。
經過分析,宓敬田得出了結論,要想拯救企業自身,必須先拯救整個行業,其中的關鍵在于能否扭轉無序競爭、低價傾銷的局面,讓市場恢復健康有序的運行狀態,實現價格的合理回歸。
2016年3月,在山水集團與中國建材下屬子公司中聯水泥一次會晤中,宓敬田提出大集團要主動擔當責任,帶頭推動產業協同,維護市場健康運行。這讓中聯水泥的高層又驚又喜。喜的是,中聯也正有此意,雙方不謀而合;驚的是,山水集團似乎與以往截然不同了。
海螺集團的一位高管曾當面指出,“山水集團在2015年就是行業的罪人!”原來,2015年正是山水集團前任董事長在股權之爭中為了達到讓企業破產的目的,曾在山東、山西等市場大幅低價傾銷,進而又波及到周邊區域,將整個水泥行業拖入了泥潭。
山水集團與中聯水泥兩個大佬在山東的產能占整個市場的65%以上,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主導地位。雙方當即達成共識——主導區域內的產業協同,不搞惡意殺價、低價傾銷,引領市場有序競爭。
脆弱的聯盟
可是,每當行業協會和水泥大佬在區域市場積極工作協同限產、水泥價格開始理性回歸時,“老問題”隨機而來——總有個別企業或私下放量生產、或暗自低價傾銷,致使價格再度暴跌。如今,這再次困擾著水泥大佬們。
2016年3月5日,由山水集團與中聯水泥共同牽頭在山東成立了“全省新型干法旋窯水泥企業聯盟會”,共有68家企業參與,占這一區域90%以上的產能。
對于是否引發市場壟斷,聯盟會也專門進行了研討——壟斷是行業一家獨大,來獲取超額的壟斷利潤;可聯盟會是由多個企業組成,是在危機時刻自救,化解過剩產能,做到有序競爭,使價格重回合理的區間。
區域的封閉協同限產,立刻收到了效果,山東市場水泥價格開始逐漸回暖。可是,聯盟會參與的企業眾多,又是松散性組織,沒有保障及均衡所有企業利益的硬性機制,部分銷量下滑的企業為了自身的利益采取各種“花招”。有的暗中放量生產,有的低價傾銷,致使市場價格反復波動。
除了聯盟內部多有企業搞“小動作”,來自外部的沖擊更是危及著脆弱的聯盟。山東市場一旦好轉,河南、河北等周邊企業立刻就殺了過來。為了保護已有的成果,山東聯盟會只好“內聯外合”、在更大范圍內進行競合,河北金隅冀東與河南天瑞、同力水泥也被吸納到產業協同中來。
沒想到來自陸上的沖擊化解了,聯盟又遭到了來自海上的入侵。東北地區的低價水泥從大連經海運搶灘華北市場,剛剛好轉的市場再次陷入崩盤的邊緣。
隨后,山水集團借承辦“泛渤海水泥行業峰會”之際,首次面對全行業的水泥大佬們倡議在泛渤海區域內加強區域合作,自律限產,穩定市場供需平衡,引領市場走向理性競爭。
2016年7月,海螺、中建材、金隅冀東、天瑞和山水中國最為知名的五大集團(c5集團)終于坐到了一起。
在這次會議上,宓敬田首先為前任高管破壞協同向同行鞠躬道歉,并號召水泥大佬們要“主動”轉變觀念,主動限產、去產能。五大集團終于在市場危機倒逼下,共同簽訂了產業協同的《環渤海戰略協定》,第一次聯手產業協同、限產保價。
此前,水泥大佬們相互殺伐,一片混戰。有了這一協定,大企業從競爭到競合,從過去的長途奔襲、惡意低價搶占,引發市場混戰,向產業協同、保價限產,維護行業有序競爭轉變。自律限產的范圍和力度增強,水泥價格出現了一定的恢復性上漲,已經取得的成果得到了保護。
目前,中國水泥行業半壁江山均形成了由大集團主導的產業協同格局。在山東,山水集團與中建材旗下中聯為主導,東北則由中建材、山水集團、天瑞和亞泰水泥在主導,河北則由金隅冀東為主導,河南為中聯、同力和天瑞水泥為主導,江南地區則是海螺為主導。
整個山東有2億噸產能,但市場需求只有1.4億噸,在政府要求錯峰生產下,山東全年停產了135天,減少產量6000萬噸,使市場供需基本平衡。
從此,華北、華東、東北、環渤海、江南和西部等區域全都加入到產業協同中來,“C5集團”每一個月開一次例會,共同商討行業凈化、協同去產能問題,水泥價格也得到了合理上漲。
可是,這種形式形成的占據半個中國的聯盟仍是一個松散型的組織。即使在“C5集團”內部,也存在著自律的“囚徒困境”。比如,在東北市場就有大企業私自破壞市場秩序,致使市場價格前后三起三落,區域內企業虧損總額高達十億元。
巨大的代價也讓所有參與企業看到了,僅僅依靠聯盟的松散形式很難維護限產保價的成果。
資本的紐帶
水泥大佬們的產業協同,是區域內大企業通過限制產量,營造出供需平衡的格局,同時不搞惡意競爭,低價傾銷,在此背景下水泥價格就會得到恢復性上漲。可每當水泥價格合理上漲、有利可圖時,每當淡季到來、經營難以為繼時,巨大的利益誘惑和少數企業違規獲利,對多數企業來說,都是一場經濟上、心理上的考驗。
山東水泥企業聯盟曾主動向當地省政府部門申請錯峰停產,以減緩市場供給過剩的壓力。可是,部分企業一看停產錯峰不是國家統一要求,開始暗自生產銷售。“這時,為了穩定魯東地區市場,山水集團讓出了50萬噸熟料市場,占當月銷量的1/3,可部分小企業卻一哄而上,山東聯盟會前去做工作,‘我們可以讓出份額,但你們不能再把市場搞亂了’。”宓敬田無奈道。
事實上,即使山水集團內部也有部分子公司為緩解現金流緊張,私下違規。發現這一現象后,宓敬田做出一個痛苦的決定,免去了一個子公司總經理,3個子公司的銷售副總。宓敬田心里也在權衡,如果大企業只顧自己眼前利益,剛剛出現好轉的市場可能再次崩盤,破壞者也無法獨善其身;如果大企業帶頭堅守底線,行業回暖,自身也會是受益者。“從國際經驗看,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必須由大企業整合市場,提高行業集中度,兼顧好各種資源和各方利益,讓過剩產能有序退出,實現產業結構調整的正循環。由此,產能置換是市場整合的一個重要方式。”宓敬田舉例道,如果一個地方有兩大水泥集團,都有100萬噸產能,市場需求僅有160萬噸往往就會引發惡性競爭。如果通過置換產能,只剩下一家企業主導,這家企業必然就會自覺地壓減過剩產能。
目前,許多水泥大佬已經開始簽訂意向,將產能相互置換,使其在各自核心市場中進一步提供產業集中度。
大佬們的付出終于迎來回報。2016年一到十月份全行業實現利潤總額332億元,同比增長47%,截至11月底,山水集團也減虧20億元,實現了扭虧為盈的目標。
一年的工作總算有了成效,可如何才能長久維護目前健康運行的大好形勢?
最初,有大企業曾醞釀在遼寧將所有企業產能直接進行資本大整合。可是,這一設想顯然有些太理想化。水泥企業性質各異、大小規模不同,根本無法實現跨地區、跨混合所有制資本重組。
10月27日,中國水泥協會向山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發了一封《關于在山東省開展水泥行業結構調整創新試點工作的函》。信函中表示,“山東省是我國水泥產能大省,在面對山東省水泥產能嚴重過剩和去產能任務艱巨的情況,中國水泥協會決定將山東省水泥行業作為全國試點,建議由中聯水泥、山水水泥牽頭,聯合轄區內各企業,按市場化原則自愿投資組建‘山東省水泥投資管理公司’,搭建水泥產能整合平臺……”
與此同時,中國水泥協會要求“中聯水泥、山水集團,主動聯系山東省轄內所有水泥企業,起草《山東省水泥行業開展結構調整創新試點實施方案》,盡快組建‘山東省水泥投資管理公司’,最遲2017年一月開始公司運營,爭取2017年四季度總結創新試點經驗在全國推廣”。
中國水泥協會產業結構改革的想法很快得到了多個地方政府的支持。目前,已有山東淄博市、遼寧省、內蒙古自治區等政府出臺文件,支持建立“水泥投資集團”。其中,遼寧省水泥投資集團后來居上將于2016年12月20日率先注冊成立,山水、天瑞、中建材等7大企業集團進行注資入股。
這一試點是由區域性內企業出資入股、注冊“水泥投資集團”,通過資本紐帶把不同企業間的利益聯結在一起,統一平衡區域內的供需關系,穩定市場價格。相比于此前組建的松散聯盟,以資本為紐帶成立的緊密型共同體對區域內企業有著監管的職能,誰破壞了產業協同限產保價,就會受到相應的資金處罰。同時,“水泥投資集團”另一個主要職能就是去產能。2016年5月18日,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34號文”)。這意味著,如果說去產能前一階段主要以限產為主要形式,今后政府則要求實實在在地壓減過剩產能。“水泥投資集團”入股企業將設立水泥產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專門用于獎補主動去產能的企業,幫助政府引導過剩產能主動退出。如是,34號文件中關于淘汰落后,壓減產能和提高集中度的規定也得以落到實處。“2017年,水泥行業將迎來史無前例的產業大變局。”宓敬田指出,過去水泥行業產能嚴重過剩,既浪費了國家資源,又導致了企業虧損,還污染了環境。如果沿著這條正確的路堅定走下去,水泥行業供給側改革落到了實處,走上健康運行的軌道,企業利益蘊含在行業利益中,企業也會受益;在沒有資金投入的情況下,也實現了去產能的既定目標;技術裝備、產品升級、產能縮減還將使得這一嘗試具有節能減排的社會效益。一舉數得。
水泥地理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請注冊,凡本網注明"來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水泥地理"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水泥地理"。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