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混合所有制:讓國企回歸市場
4月9日,騰訊網主辦的“市場的作用——中國式增長路徑選擇”主題酒會在博鰲亞洲論壇期間召開。騰訊網邀請政商學界眾多政府官員、企業家、學者暢談中國如何走向公平可持續的市場經濟,如何治理束縛生產力的體制、機制痼疾,探討中國市場化變革與企業發展路徑。
在酒會中進行主題演講及沙龍討論的嘉賓包括,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招商銀行前行長馬蔚華、申銀萬國董事長李劍閣、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張維迎、弘毅投資總裁趙令歡、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微博)、玖龍紙業董事長張茵、遠大集團董事長張躍、春華資本集團董事長胡祖六、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院長海聞等。
與會嘉賓認為,國企痼疾在于企業領導層任免仍存在濃厚行政色彩,企業的目的與管理者的訴求存在錯配,目前去行政化和還原企業市場屬性已成為當務之急,在此過程中,混合所有制的探索或會成為關鍵一環。
國企去行政化是關鍵
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柳傳志在酒會上指出,國企的發展存在著弊病。國企的屬性叫企業,實際上屬性不太像企業。因為一個企業的重要目的就是要保持持續盈利,企業一把手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第一把手的關鍵之處在于,要選擇好的班子跟他配對來制定戰略,但是國企之中,班子的構成并非由第一把手來決定,這是非常重要的弊病。
其次,企業的責、利應一致,但是國企的業績考核,存在官員人氣考核的因素,這在無形之中削減了企業的屬性。此外,國企沒有真正的物理上的主人,短期行為和利己行為會比較強。“像韓國的三星做顯示屏,需要連續投資若干年才能做出來,但是大國企有錢的時候不愿意投,國企管理者有很明顯的任期概念,到期以后的事不歸他管。”柳傳志指出,未來應該利用混合所有制,激活國企創造利潤,并將利潤用于百姓增收,拉動內需消費,進而形成良性循環,這是混合所有制最終應該發揮的作用。
不過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張維迎認為,混合所有制僅是一種過度方式,可以改變企業,但不能作為一種穩定的制度持續存在,腐敗可能是干擾這一模式成果的重要因素。
永隆銀行董事長馬蔚華指出,即便市場化程度較高的金融領域,國有企業的效率仍值得商榷。他指出,國家對四大國有銀行控制得比較嚴格,管理者具備行政級別,相對而言激勵和約束機制有所缺失。他認為解決方式是,進一步促進國有銀行的商業化經營,并由財政統一管理。
對于國有銀行的競爭力問題,顯然身兼匯金公司副董事長的李劍閣更有發言權。他指出,四大行完成IPO以后,銀行股長期行情不振,所以匯金奉命不斷增持四大銀行,從這個意義上講,國有持有是在上升,沒有像招商銀行一樣,及時“斷奶”。四大銀行管理者經營目標很明顯,為走上正部級創造業績,對激勵機制并不在乎,作為上市公司,這樣的觀念需要扭轉。
作為民營金融機構的代表,弘毅投資總裁趙令歡為解決國有金融機構的改革提出了建議,一是在競爭行業的國有企業盡量退出控股地位,減少企業行政色彩。另一種做法是把管理層與企業的利益綁定,讓各種各樣的市場力量參與管理。
利率市場化是當務之急
在金融領域,利率市場化無疑是最重要的改革之一。馬蔚華坦言,希望2014年內實現利率市場化。“但是央行行長周小川說實現不了,銀行存款利率是最后的關口。”馬蔚華認為,利率管制,導致房地產出現泡沫,產品過剩,所以利率市場化可能是政府改革最需急迫解決的事情。
李劍閣認為,利率市場化勢在必行,他高度評價周小川給出的“兩年內完成利率市場化”時間表。“周行長在沒有外力推動下很難說這個話。”李劍閣指出,周小川的表態或會激怒商業銀,互聯網金融對利率市場化形成倒逼,改革雖然艱難,但周小川行長早已下定決心。
利率市場化改革的艱難,可能還涉及到多個監管部門的協調。這不僅涉及銀監會,還涉及證監會、保監會、央行。
“我和人大財經委的負責人有過接觸,三會合一的可能性不大。”李劍閣指出,面對混業經營,可采取功能監管的模式。趙令歡贊同繼續堅持分業監管,但監管層需要提高專業化水平和減少審批。
對于利率市場化背景下,金融行業如何尋求突破口的問題,部分參會嘉賓認為,互聯網金融可能是一個備選項。
趙令歡認為,互聯網金融是很成功、很創新、很典型的例子,但希望監管能跟上去,因為小微的機構和大機構實際上是由于市場化的要求和市場化的規律分開的。當做小微的機構要開始做大的時候就會出現亂象。
路徑分歧仍存在
改革雖已有共識,但改革的路徑選擇仍存在爭論。
中國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認為,在混合所有制推進的過程中,國企的感受并非“痛苦”,而是“舒服”。
“國企壟斷常受到社會的批判,國企有很大壓力。他指出,引入民資,對國企管理者來說,沒有損失,而且投資領域有良好的資金容納能力,僅靠少數國企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著名經濟學家胡祖六贊同張國寶的看法,他指出,國企領導人一方面存在角色沖突,另一方面管理幾千億、幾萬億的資產,存在保值增值的壓力,還要兼顧政府官員考核、晉升,國企管理者沒有經營的自主權和空間。這些角色的沖突對國企的領導人是非常痛苦的定位,國企管理者存在改革的動力。
但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院長海聞并不贊同這種觀點,他指出,在混合所有制推進的過程中,國有企業并非一味歡迎民資投資。初期因民營企業不對國企形成威脅,國企不會抵制民資進入,當民營企業壯大,甚至對原來的企業有一些競爭壓力威脅的時候,國企可能會抵制民資。
遠大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張躍認為,企業就是企業,中國的變革是漸進式的,最終一切都是市場經濟。“很多地方中國市場開放程度現在已經甚至超過西方,規管比較少,辦企業的難度比較低。”張躍覺得,國有企業存在什么問題不重要,重要的是管理者不確定,一個調令、一個通知就可以換掉,這樣的機制決定國企領導人的地位尷尬。
玖龍紙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茵認為,混合所有制對市場競爭提升會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民營企業能夠進入國有企業也是對國有企業的競爭,這將是一種雙贏。
水泥地理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請注冊,凡本網注明"來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水泥地理"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水泥地理"。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