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紅:是什么,讓她熠熠生輝
——記2014年度全國建材行業十大新聞人物
“周海紅女士在拉法基公司工作期間卓有成績的努力,對中法兩國水泥行業方面的合作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建材聯合會會長喬龍德
說到法國國家功績勛章,也許讀者并不熟悉。1802年,拿破侖設立了法蘭西國家榮譽軍團勛章,以表彰為法蘭西做出杰出貢獻者。為了提高該勛章的地位,經過多年的完善和改進,戴高樂在1963年設立了法國國家功績勛章,獎勵那些在各大領域中取得杰出成就的人,這是目前由法國政府頒發的最高級別獎項。
鑒于周海紅為拉法基集團在中國發展以及在引領中國水泥行業可持續發展方面做出的杰出貢獻,由拉法基集團提議,法國駐華大使推薦,根據2013年12月5日法蘭西共和國總統MAEP13500-48D號令,周海紅被授予法國國家功績勛章軍官勛位,以表彰她一直以來為加強法中兩國友誼做出的杰出貢獻,同時也是對其個人品質的表彰。2014年11月20日,法國駐華大使館內,顧山先生親自為她帶上那枚象征榮譽的勛章,40多位師友、同事以及親屬也應邀出席了授勛儀式,共同見證并分享了這一光榮而令人難忘的時刻。
中國水泥協會秘書長孔祥忠曾經從兩個角度評價周海紅,他說從男人的角度,她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女人,優雅的氣質折服周邊的朋友。“美麗的女性本該跟色彩斑斕相伴,可她告訴我,自己一輩子和灰色的水泥打交道,時間長了還真有了難舍的感情,那水泥的灰色所折射出的五彩終將伴隨一生。”從水泥人的角度,周海紅子承父業,將自己的青春和智慧無怨無悔地貢獻給水泥事業,“那都江堰的水、青城山的綠,牽繞著她永恒的情懷,像一個紅娘,牽引了中法水泥的姻緣美事。”
在建材行業,“拉法基”的名字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拉法基集團于1833年在法國成立,至今已有180多年的歷史,在水泥、石膏板、骨料與混凝土領域均居世界領先地位。多年以來,拉法基的業務遍及62個國家,一直致力于可持續發展,尋求把專業技術和經營績效、創造價值、尊重員工和地方文化、保護環境、保護自然資源和能源相結合的戰略。為推動建筑材料業的發展,拉法基始終堅持以客戶為導向,以創新的解決方案,為建材領域和大眾提供日常所需的更加安全、舒適、高質量的環境。
拉法基集團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是水泥業務。1994年,拉法基成立了第一家合資公司,即位于北京懷柔區的興發水泥公司。1999年設立都江堰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2002年竣工投產,并擁有重慶水泥廠71%的股份,在中國西南地區的水泥生產能力超過300萬噸。2005年11月與香港瑞安建業合資成立拉法基瑞安水泥有限公司,目前總部位于北京,業務分布于重慶、貴州、四川和云南等地。
在拉法基瑞安任職期間,周海紅將拉法基的先進管理理念與中國市場實際相結合,建立了以混凝土為中心的產品質量控制體系,得到市場的充分認可,帶領企業創造了卓越的業績。秉承拉法基追求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她還積極推動世界水泥可持續發展倡議組織(CSI)在中國的發展,與中國水泥協會一起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大型水泥企業領導人圓桌會議”。會后,5家最有代表性的中國水泥企業加入了CSI,從此CSI代表了全球40%的水泥產能,對全球水泥行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推進作用。不僅如此,她還為中國本土水泥裝備走出國門,將其推廣到拉法基全球其他市場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正如喬龍德會長對她的稱贊,在擔任拉法基高管的這些年來,周海紅不僅完滿地履行了拉法基公司賦予她的職責,在中法兩國的企業、乃至建材行業的合作上,也起到了很好的橋梁紐帶作用。她被授予這枚勛章是實至名歸。
“在我能夠記住的、對我國建材行業發展做出貢獻的眾多人士當中,周海紅是非常突出的。”
——原國家建材工業局局長張人為
女強人。這是許多人在評價周海紅時想到的第一個詞。在當今社會,女強人有很多,也不乏給人“高冷”印象的,但這位女強人卻是秀外慧中,令人無比親切。曾任貴州省建材局局長、國家建材局副局長和中國水泥協會會長的雷前治是與周海紅相交多年的好友,他在談到周海紅時,說她工作作風執著堅毅,能力出眾,善于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她在我們中間人緣極好,領導辦公室也都是可以推門就進的。”原國家建材工業局局長張人為也評價周海紅待人真誠,談吐很開放,交流不保守,有什么說什么,與她初次見面時卻有一見如故之感。與她接觸不算多,但在彼此的交流之中沒有隔閡,很快便將她作為知心朋友。“她為人謙遜,對自己取得的成績不驕不傲,從不夸大自己,從不表現自己。我有時候也會請教她,把她作為我們的顧問,來指導、幫助我們的工作,她也很謙虛中肯地說出她的意見,令人獲益匪淺。”
周海紅1956年7月出生于湖北,1978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習水泥工藝專業,1982年畢業后任中國建材院水泥研究所工程師。1990年起相繼擔任康城工程有限公司(香港)總經理助理兼采購經理、中國新型建筑材料公司事業部主任助理和工程師等職務。豐富的工作經歷使她對整個行業、對各個環節都獲得了充分的了解。
1996年,周海紅加入拉法基公司,至2012年退休前曾先后擔任拉法基瑞安北京興發水泥有限公司銷售經理和商務總監、拉法基中國區市場與銷售副總裁、拉法基瑞安都江堰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總經理、拉法基瑞安四川地區和重慶地區總裁、拉法基瑞安中國區公共事務及業務發展高級副總裁等管理職位,作為拉法基這個跨國公司的高層領導,周海紅對拉法基在中國業務的穩定運行和發展做出了積極卓越的貢獻。
都江堰拉法基在投產初期由于營銷策略的問題使得產品銷售和工廠正常生產陷入窘態。周海紅臨危受命,于2002年9月來到都江堰工廠,在中方合作伙伴的配合下,對成都市場各相關企業和政府部門進行了縝密調查,經研究分析后,為公司制定了新的營銷策略和價格定位,基本扭轉了當時的被動局面。在2003年3月任總經理后,她又相應調整了產品結構,并推行因地制宜的散裝措施,使水泥用戶認識和接受了拉法基品牌,并一躍成為成都地區最受歡迎的產品,成功地開發了市場,年年取得佳績,即使在非典時期,公司的年度銷量也高達130萬噸。任職期間,她認真研究四川省水泥市場的產品需求,對水泥工業的發展態勢及時做出正確評價,在中方的大力支持下,果斷決定對公司實施滾動發展戰略,分別于2003年5月第6次董事會和2006年6月第8次董事會做出擴建都江堰2線、3線的決議。都江堰拉法基公司在這一戰略指引下,歷經8年的規模擴建,使其年產量由原140萬噸發展為540萬噸,翻了兩番,實現了4年一跨越的戰略目標,形成現有公司最終最佳生產規模。
在擔任都江堰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總經理及四川地區總裁期間,周海紅帶領公司創造出卓越業績的同時,還依照拉法基公司以人為本的原則和公司先進的人員發展體系為公司培養了大批的優秀地方人才;作為拉法基瑞安在中國水泥協會副會長單位的代表,周海紅積極支持和參與行業協會的工作,致力于在行業內推廣拉法基的先進管理理念,以及拉法基在環境保護和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和實踐。
周海紅的擔子很重、很多,但每個都完成得很好。她不僅考慮拉法基,還關心整個行業,在與政府的溝通中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政府要出臺某項政策、要做出什么規定,都需要征求各方面意見,其中拉法基的意見、她的意見由于包含國外先進理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對推動政策的兌現、出臺以及之后的完善也起到很大作用。張人為說,就憑這一點,她的貢獻就十分突出。
“周海紅是拉法基以人為本文化的杰出代表。”
——拉法基瑞安水泥中國區公共事務與可持續發展副總裁范曉虹
“2007年我在巴黎拉法基總部與周總應聘面談時,周總并沒有如我想象的那樣從向我提問開始,而是從介紹自己開始,我瞬間感受到她的獨特和對人的尊重。由于當時心中已經認可拉法基集團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及實踐,所以我就立即決定加入拉法基,跟著周總一起做環保。現在我明白,她正是拉法基以人為本文化的杰出代表。”
周海紅在發表受勛感言時說,“作為第一個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水泥企業,拉法基見證了中國水泥行業的高速度高質量發展,同時也對中國水泥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拉法基的多元本土化管理模式不僅將其先進的管理體系帶到其在中國本土建立的各個企業,同時也把其獨特的管理文化、追求可持續發展的管理理念帶到中國,從而影響了整個水泥行業以至上下游相關行業。拉法基以人為本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為拉法基自己的企業甚至整個行業培養了一批優秀的管理人員和職業經理人,中國員工比例達到96%以上。這一份來之不易的榮譽,屬于拉法基,屬于拉法基人,屬于各位行業領導、朋友和家人。”
周海紅曾寫過一首小詩《生命的對話》:“……安全每一時,安全每一刻,安全每一天,尊重生命從當下開始,讓生命的對話延續到永遠像長江黃河長。”她用生動的語言表達了對于生命安全的理解和重視。周海紅曾言,在拉法基工作的這些年里,最自豪的就是這個公司在安全管理上下的功夫充分體現了對人和生命的尊重,但沒有人能想象,真正的安全管理是多么的具有挑戰。在我們這個典型的農業大國造成的無視安全的環境里,我們一直所受教育的主旋律即英雄流血不流淚,以及各行業安全管理體系和規章缺乏的現狀,使得人們養成了各種各樣的錯誤觀念和壞習慣。她經常問自己,如何才能讓安全管理這個內容真正融化到管理人員的血液里,成為生命的一部分而不是一個不得不去做的單純管理行為?雖然這些障礙的克服比起那些硬件方面的改良不知要難多少倍,周海紅還是會盡自己最大努力去做。
談到對拉法基、對周海紅以人為本理念的認識,張人為說,拉法基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它對于人的關注。“有一次去拉法基工廠參觀,上車后,即使是坐在后排,司機也提醒我系上安全帶。從這些細微之處便可以看出,拉法基是把人的生命、把安全擺在首位,這對于企業來講不可或缺,也帶動了我們企業的觀念轉變和轉型升級。”
從2003年擔任拉法基都江堰工廠總經理伊始,周海紅的信念就是要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模范工廠,除了要嚴格控制大氣污染物排放之外,還要嚴格按照集團標準實施礦山生態恢復,還大自然以清潔的空氣和綠色生機,但這也成為當時都江堰團隊遇到的最大挑戰之一。首先是在最高海拔臺段上種的所有樹種都難以成活,周海紅百思不得其解,有一天她在公路旁看到油麻藤長得非常旺盛,就建議團隊試種這一當地優勢物種,結果一舉成功。但問題又接踵而來,不同臺段由于氣候條件不同,要試種不同植物。當不同臺段上各種植物都長成一片蔥蘢,并且和工廠礦山生態恢復計劃模擬圖越長越像的時候,都江堰團隊的每位成員都由衷地感到自豪和欣慰。她的所作所為均為今天都江堰工廠礦山成為國家級綠色礦山示范試點單位奠定了堅實基礎,這郁郁蔥蔥的礦山早已是大自然為她頒發的最美勛章!
周海紅還特別重視與政府及社區的關系協調,她在做好環保及納稅工作的同時,還積極響應地方政府的號召,主動承擔社會義務。例如參加WWF世界自然資金會,并向都江堰市自然保護協會提供經費;對政府倡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捐贈水泥等,從而獲得社會各界的贊賞和政府的支持,創建了良好的社企關系。自2003年以來,都江堰拉法基充分享受了土地、電價方面的優惠政策,為企業滾動發展提供了諸多便利條件。
“周海紅有著一顆仁愛、善良之心。”
——拉法基瑞安西部分公司人力資源總監羅熹
因工作調度的緣故,周海紅在每一個地方工作的時間并不是很長,但每家企業的同仁對她的尊敬和喜愛卻沒有因為她的離開而減少。多年來,周海紅始終用自己的言行感動著周圍的人,用她良好的品質吸引著周圍的人。
2003年4月,我國處于非典防治的特殊時期。對于剛剛接任拉法基都江堰工廠總經理職務、時常來往北京、成都的周海紅來說,無疑是一個嚴峻的挑戰。那時,她為了公司生產經營,不顧個人安危,每一次從北京回來都主動把自己隔離一周,并勸說同事遠離她。在近4個月的時間里,很多時候她就是用電話和郵件來和大家保持溝通及進行公司生產經營領導工作的。她這種顧及他人安全而把自己生命置之度外的精神一直被員工所頌揚。
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引發強烈海嘯,地處海邊的一家拉法基工廠瞬間被夷為平地,幸免于難的員工及家屬流離失所。為了救助這些災民,周海紅在拉法基公司發起了捐款活動。當她作為第一捐款人投款時,大家發現她拿著的百元大鈔因太多太厚竟往里塞了很久,她的這一愛心舉動感染了大家,也一度被傳為佳話。
2008年四川發生“5·12”地震,都江堰屬于重災區,當時身在北京、剛剛做完手術還在住院的周海紅十分牽掛拉法基工廠的災情,由于地震造成通訊網絡癱瘓,電話打不通,她心急如焚,一出院,她立即乘飛機趕到都江堰來看望大家。據曾經同她一起在都江堰工作的同事描述:“我們在樓梯間見面時,她頓時失聲痛哭,她為工廠嚴重受損而深感痛心!當她得知員工僅有一人受輕傷時臉上又顯露出欣慰的笑容。在交談中,我們看到她病弱的身軀及親切的目光,都被她深深的關愛所感動,她雖在1年前已調離都江堰,但她的心仍留在這塊她曾經奮斗4年的工廠里。”拉法基瑞安西部分公司人力資源總監羅熹回憶到,地震發生后,時任拉法基重慶公司總經理的周海紅馬上指揮重慶公司緊急采購救災物資和生活用品,用大卡車在第一時間將這些物品送往受災嚴重的都江堰、江油工廠,用實實在在的行動,給兄弟單位帶去了溫暖的問候及救援物資和生活用品,使當地的員工和家屬深受感動。她還身體力行,帶頭捐出大筆積蓄,倡導員工為災區人民捐款,以盡綿薄之力。
時間指向2008年5月13日凌晨4點,剛剛于10日成為母親的陳廷廷離開都江堰職工醫院到達成都,但由于都江堰和成都一直是余震連連,當天下午她們一家只得匆匆趕往重慶,到達后在酒店暫住。周海紅得知情況后第一時間送來了嬰兒奶粉,積極張羅,還在身體不適的情況下親自到酒店看望她和孩子,并以自己在唐山地震中的親身經歷鼓勵她要堅強豁達……從成都到重慶,同事們如親人般的關懷讓這名都江堰工廠的普通職工獲得了力量和勇氣,讓她在殘酷的災難中找到一些溫暖和感動。
周海紅有一顆仁愛、善良之心,不只是災難之中現真情,就算在平時,她雖然身處高位,對下屬及周圍的人卻從來沒有架子,特別是對一些職位相對較低的員工更是關愛倍加,常常向他們伸出援手。公司中有名小車駕駛員家庭經濟較為困難,一家三口僅靠他一人的收入養家糊口。周海紅對他非常關心和照顧,還經常跟他的女兒聊天,鼓勵她好好學習,長大后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四川雙馬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薛金華每每回憶起周海紅總是會豎起大拇指:“周總是一位充滿激情、極具影響力的職業經理。無論作為下屬還是同事,大家都能感受到從她身上每時每刻散發著的正能量。”
究竟是什么令周海紅在建材行業中出類拔萃、熠熠生輝?是一段豐富的從業經歷?是拉法基這片助她成長的土壤、助她施展才能的舞臺?還是那枚象征榮譽的勛章?想必每個人有不同的解答。通過她師友、同事的話語,我想,應該是她由內而外散發出的人格魅力和優秀品質吧。一呼百應的號召力、凝心聚力的吸引力、潛移默化的感染力,這些都能在與她的交流中感受到。她就像是一朵優雅綻放的玫瑰,給予我們難以言喻的芬芳;她更像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
水泥地理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請注冊,凡本網注明"來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水泥地理"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水泥地理"。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