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發展行動計劃落地 六大方向或受益
4月20日從發改委網站獲悉,為貫徹落實《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及近期行動計劃》,扎實推進循環經濟發展,經商有關部門,發改委制定了《2015年循環經濟推進計劃》,要求各部門抓緊細化落實,加大工作力度,強化協調配合,深入推進循環經濟各項工作,確保完成2015年循環經濟發展目標任務。
計劃提出加快構建循環型產業體系、大力推進園區和區域循環發展、推動社會層面循環經濟發展、推行綠色生活方式等,其中具體包括促進生物質能發展、實施“以舊換再”試點、推進建筑節能降碳等方面。
【六大受益方向】
煤層氣:兩部委將牽頭組織煤層氣勘探行動計劃
核心內容:國土資源部、能源局按職責分別負責組織實施《煤層氣勘探行動計劃》,建設沁水盆地和鄂爾多斯(600295,股吧)盆地東緣煤層氣產業化基地,推進煤礦瓦斯抽采利用規模化礦區建設,鼓勵采用煤與瓦斯共采方式,推廣低濃度瓦斯發電,提高煤層氣利用水平;2015 年,煤層氣抽采量達到179 億立方,利用量達到83 億立方。
解讀:進入十二五以來,技術進步和天然氣提價帶來的盈利能力的改觀,也帶動了實業界的投資意愿;煤層氣產業投資保持高速增長。A股中煤層氣概念股國新能源、陽泉煤業(600348)、新奧股份(600803)等,后期值得重點關注。
農業循環經濟:三部委將推動農業循環經濟發展 試點示范工作將落實
核心內容:研究出臺《關于加快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意見》,明確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戰略,提出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探索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開展農業循環經濟試點示范工作。推進現代生態循環農業試點、循環農業示范市、現代生態農業基地、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和林業循環經濟示范企業(產業園區)建設。在洱海流域、三峽庫區、太湖流域、巢湖流域等典型流域實施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示范區建設。選擇具備條件的國家木材加工貿易示范區開展循環化改造。
解讀:未來要通過調整農業結構,強化科技創新,推動行業內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等方式發展可持續的生態農業。A股農業循環經濟概念股西部牧業(300106)、雛鷹農牧(002477)、亞盛集團(600108)等,后期值得重點關注。
互聯網+回收:循環經濟計劃2015年聚焦“互聯網+回收”
核心內容:探索“互聯網+回收”的模式及路徑,積極支持智能回收、自動回收機等新型回收方式發展。鼓勵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信息管理公共平臺等現代信息手段,開展信息采集、數據分析、流向監測,優化網點布局,實現線上回收線下物流的融合,搭建科學高效的逆向物流體系,推動企業自動化、精細化分揀技術裝備升級。
解讀:保回收行業已成為互聯網行業的最終受益者,當互聯網大爆發碰上國內消費升級,具有新興元素傳統行業的“互聯網+”可能帶來更大程度的顛覆。A股“互聯網+回收”概念股格林美(002340)、天奇股份(002009)、東江環保、桑德環境(000826)等,后期值得重點關注。
生物質能:三部門擬牽頭制定促進生物質能供熱發展的指導意見
核心內容:制定《促進生物質能供熱發展的指導意見》,加快出臺成型燃料、成型設備、生物質鍋爐、工程建設和鍋爐排放等標準,實施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供熱工程,在京津冀魯、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建設120 個大型先進生物質鍋爐供熱項目,替代燃煤鍋爐供熱;在糧食主產區有序推進生物質熱電聯產,鼓勵對常規生物質發電實行熱電聯產改造,到20l5年底熱電聯產機組容量超過100萬千瓦。
解讀:生物質能行業瓶頸突破后有望迎來爆發式的內生增長,預計農林生物質直燃發電裝機為1000萬千瓦。A股中迪森股份(300335)、華光股份(600475)、華西能源(002630)、盛運股份等生物質能供熱行業龍頭,值得關注。
再制造:七部委將研究完善再制造產業相關政策
核心內容:牽頭實施“以舊換再”試點,深化再制造試點示范工作,究完善再制造產業相關政策。研究制定促進再制造服務業發展的意見,研究落實保險領域支持再制造產品推廣的政策機制。復制推廣上海自貿區全球維修經驗和方法,探索開展部分品種可再制造部件的進口。進一步完善再制造行業管理制度和標準體系。
解讀:隨著消費者觀念的轉變,以及國家鼓勵、引導和扶持政策的進一步完善,再制造業將在中國制造領域占更大的份額。A股中再制造概念股格林美、富瑞特裝(300228)等,后期值得重點關注。
綠色建筑:循環經濟推動計劃聚焦綠色建筑 將實施綠色建筑行動
核心內容:推進建筑節能降碳。在政府投資的公益性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綠色建筑標準強制執行范圍。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積極開展墻材革新工作。
解讀:按照未來按城鎮化規劃,我國2014年-2020年將新增10 億平方米綠色建筑,行業存在6倍以上的空間。節能環保時代,綠色建筑迎來發展。A股中綠色建筑概念股杭蕭鋼構(600477)、鴻路鋼構(002541)、東南網架(002135)等,后期值得重點關注。
水泥地理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請注冊,凡本網注明"來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水泥地理"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水泥地理"。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