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面對市場供需,一切盡在不言中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位于中國西北邊陲,首府烏魯木齊,是中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也是中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面積166萬平方公里,占中國國土總面積六分之一。新疆地處亞歐大陸腹地,陸地邊境線5,600多公里,周邊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斯坦八國接壤。
2009~2013年,新疆水泥工業迅猛發展,平均增速24.95%,僅低于貴州、青海。2015年水泥產量大幅回落,負增長,-14,69%,產量4,099萬噸。
一、水泥價格
新疆區域封閉,市場價格獨立全國走勢。在價格表現上新疆有幾個紀錄(2005年以來,除西藏外)。
— 連續6年價格在400元/噸以上(2005、2006年接近400/噸);
— 5年價格為全國最高(新疆2005~2007、2010、2011;四川2008、2009;吉林2013;黑龍江2012、2014、2015);
— 2011年518元/噸,不僅是新疆最高紀錄,也是2005年以來全國最高紀錄。
2011年價格摸高后,價格快速下滑,2013、2014年連續兩年價格低于全國,2015年全行業虧損,新疆通過行業自律,全區域控制產能發揮,穩住價格進一步下跌,避免虧損更為嚴重。
二、水泥產量
進入21 世紀,新疆水泥進入發展期,2009年后更是進了快車道,2013年,提前全國一年撞線跑到頂點,5,040萬噸,2014年不僅增速下滑,產量一步到位,負增長,-4.68%;2015年,走得更急,負增長,-14.69%,是西北產量降幅最快、最大地區。
三、新增產能
手上資料記錄,中國第一條新型干法生產線是1981年在新疆烏魯木齊投產的700t/d 線,也被稱為是"點菜拼盤",集各家之優組合起來的一條線。
2006年,12條新型干法生產線,產能520萬噸,4家企業,天山、青松、南崗、伊力特。熟料產能為:225、186、81、31萬噸。天山股份加盟中材集團。
2007年前,新疆水泥工業發展緩慢,每年形成新型干法產能不足100萬噸。
2008~2009年,新型干法建設提速,每年5條線,產能300萬噸。共計投產26條線,產能1.366萬噸,生產線平均規模1700t/d。天山、青松、南崗、天業,熟料產能為:476、326、236、99萬噸,占全區比重,35%、24%、17%、7%,合計76%。
20010~2013年,新增產能爆發式增長,2012年當年建成投產20條線,產能2,248萬噸。新疆這么"狂熱"地新增擴容,稍微明白的人都看出問題,更是新疆水泥人痛心疾首、揮之不去的心事。海螺、冀東都組織去調研,回來答卷:不能去碰這塊燙山芋。4年間新建56條線,產能5,700萬噸,是已投產產能的5.5倍。如此密集的產能投產,找不出第二家,真是"任性"。產能"任性"增長,價格"隨意"下滑,反其道行之。
2015年,生產線81條,熟料產能,7,500萬噸。生產線平均規模2900 t/d。天山,26條線產能2,400萬噸,占比34%;青松16條線,產能1,460萬噸,占比19%。
不完全統計,在建線2條。
四、供需關系
新疆水泥市場是一個高起高落市場,需求經歷爬坡、高速發展、正在快速跌落的一個過程。相應產能是持續增長,導致產能發揮率不斷走低。盡管2012、2013年年水泥增量都在1,000萬噸以上,但2012年新增熟料產能2,250萬噸,折合水泥保守估計3,200萬噸以上,供給增長的幅度大大超出需求,2014年后持續負增長,致使新疆供需關系日趨惡化。
2001~2006年,低速發展期,生產水泥6,569萬噸,平均年增速5%,年增量94萬噸;
2007~2013年,高速發展期,生產水泥1.96億噸,增速23%,年均增量548萬噸;
2014~2015年,市場下行期,生產水泥8,903萬噸,負增長,-9.68%,年均減量471萬噸。
新疆水泥需求從高位迅速下滑,和東北、華北情況類似,沒有一個過渡平臺期。為應對需求過快下滑,新疆水泥業在供給端加大措施力度:一是,通過錯峰生產,控制產能發揮;二是,淘汰32.5復合水泥,從生產、品種上進行供給端調控,力爭盡快扭虧,也是各地最為堅決、采取措施最為有力的地區。
五、產能結構、區域、集中度
1. 產能結構
新疆83條生產線,熟料產能7,505(設計能力)萬噸, 4000 t/d 規模以上生產線21條,熟料產能3,162萬噸,占比42%,較低。中小規模生產線,62條,占比58%。2015年新疆熟料產量2,859萬噸,熟料產能遠超熟料產量。
2. 區域
新疆劃分為烏昌、東疆、北疆、南疆四個地區。
1) 烏昌地區
含烏魯木齊、昌吉,12條線,熟料產能1,320萬噸。生產線平均規模3,550 t/d ,天山在烏昌兩地都有布局,是天山股份主市場,7條線,600萬噸,占比46%,在各區中占比最高;青松、蒙鑫7500、5000 t/d 線在烏魯木齊和昌吉。
2) 東疆地區
含吐魯番、哈密,9條線,熟料產能870萬噸,新疆產能規模最小區域,生產線平均規模3,133 t/d ,天山在兩地3條線,320萬噸,占比37%;青松、在哈密2條2000 t/d 線;圣雄、三建在吐魯番;海螺通過收購哈密弘毅一條2500 t/d 線。
3) 北疆地區
阿勒泰、塔城、博爾塔拉、克拉瑪依、伊犁。26條線,熟料產能2,000萬噸,新疆第二大產區。在這一區域中新疆前三企業都在名單上,但產能規模位置正好倒位。天業規模最大,在石河子區一地,6條線,378萬噸產能;青松,6條線,378萬噸產能,在塔城、博爾塔拉、伊犁,其中5條線為2013年收購南崗建材;天山,4條線,340萬噸產能;分布在阿勒泰、塔城、伊犁;伊犁一地集中9條線,最為密集。
4) 南疆地區
阿克蘇、喀什、克孜勒、和田、巴音郭楞、庫爾勒。35條線,熟料產能3,200萬噸,新疆最大產區,大部分產能都是在2009年后建建設,庫爾勒沒有生產線。
天山,除庫爾勒外都有布局,11條線,產能1,100萬噸,阿克蘇、喀什、巴音各3條,和田、克孜勒各1條;其中2條5000 t/d,3條4000 t/d 線。
青松,未涉足喀什,8條線,產能800萬噸,主要集中在阿克蘇,4條線,克孜勒2條,其中1條6000 t/d線,和田、巴音各1條2500 t/d 線。
國內大企業紅獅、山水、堯柏都有涉足,分別在阿克蘇、喀什、和田,內地企業的管理水平值得新疆水泥企業學習、借鑒。
3. 集中度
天山、青松在市場是主導企業,十幾年沒有太大變化,2006年天山股份加盟央企中材集團,2013年南崗建材并入青松建化,兩家在北疆市場份額弱一些。
1) 天山股份
天山在新疆4個地區都有涉足,產能主要集中在南疆,其次在烏昌地區,2008年以來,天山完善布局,填平補齊、持續推進。2010~2013年是規模擴張高峰期,每年有3條以上生產線投產,最多一年在2010年,6條線,產能543萬噸;南疆建設最為集中。
本文就天山股份在的南疆發展進程進行簡要分析。
天山水泥發展戰略是以時間、區域為軸線推進,同時保證產能規模擴張同步市場容量,平衡市場供需關系。天山主市場是烏昌地區,隨著國家2007年關于新疆32號文件發布,天山將發展戰略南移,加大南疆地區發展力度。
第一階段,2001~2006年,首先在巴音布點,接著進入阿克蘇,也是青松建化的大本營,這兩地區與昌吉地區相鄰。
第二階段,2009~2013年,進一步向南推進,在南疆全線布局,分布實施。
2009面,在巴音追加投資,建設2000t/d三線(前兩條是1000t/d 規模生產線),進一步加強市場控制力;同年進入喀什,建設2500 t/d 線。隨著市場容量增加,天山開始以中、大規模生產線為主力陣容;
2010年,在阿克蘇建設4000t/d二線;
2011年,在喀什疏附縣建設4000t/d 二線,同時在葉城新建投產4000t/d 線;
2012、2013年,在和田、克孜勒再下兩城,從而完成南疆布局。
2) 青松建化
青松專注于南疆發展,不斷加大規模,擴張區域。在其他地區都是單點布局,2013年是青松規模擴張最大的一年,在北疆地區收購南崗,在烏魯木齊投產建設投產全疆規模最大7500 t/d 生產線。
阿克蘇是青松在南疆的大本營,同樣,青松加大對南疆的區域布局,應該始于天山南疆戰略回話異曲同工。但青松更集中在阿克蘇的投入。青松在戰略實施中,時間、區域、生產線規模都在向前推進,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好的市場機會不僅僅是天山、青松看到并迅速實施、落地,但在同時,很多單線企業只看到眼前市場利益驅動而未考慮今后市場容量變化,唯恐錯失時機,迫不及待地同時集中建設,多達10多條生產線。使得天山、青松如此一盤完好戰略布局,被無序眾多的市場策略所淹沒,還不知要付出多少代價來挽回。
大企業集團規劃、分布式實施戰略和單線搶點建線的差距,這點只能有政府來"審批"了,這也是政府在項目審批時往往容易"錯位"的原因,在市場出現爆發性增長的背景下''難以把握"'。
六、房地產影響
新疆房地產回調滯后于內地,開始進入下行之中。
2013年新開工面積強勁反彈,3,730萬平米,增量900萬平米,摸高后連續負增長,2015年較2014年在下調14%,后期壓力劇增,大有步內地后塵之勢。
土地購置面積較新開工下行更早、幅度也大一些。
結束語
新疆水泥市場供需就是圍繞著兩條線展開,但這兩條的走勢越走越"寬闊",真是令人揪心。新疆產能已不是短期所能夠消化掉的。再看下面兩張圖,一切盡在不言中。
水泥地理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請注冊,凡本網注明"來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水泥地理"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水泥地理"。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