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業去產能的“陜西樣本”
陜西日產2000噸熟料以上的水泥企業有14家,共52條生產線,雖隨著整合加劇,前三名企業已控制近80%的市場,但行業產能過剩、需求不足狀況仍將蔓延,大部分企業經營困難,且虧損面持續擴大,陜西水泥行業遭遇前所未有的“寒流”,企業也走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路口。
1月19日,西部水泥股東特別大會通過收購議案,歷時半年多的“商戰”終于落下帷幕。在水泥行業一片陰霾的當下,海螺通過“換股”方式獲得陜西省水泥龍頭企業西部水泥的控股權,引發業界廣泛關注。這起同業并購案例,也被解讀為當下水泥行業去產能過程中的一個標桿案例。
“陜西省水泥實際產能超9000萬噸,而達到供需平衡只需5800萬噸,產能發揮率只有65%。”陜西省水泥協會副會長、秘書長李琥對記者說,海螺水泥并購西部水泥后,陜西市場整合也已經開始,未來大企業強強并購或將成為水泥行業去產能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一場秦皖聯姻
誰曾想,30多年前的堯柏水泥,還只是蒲城堯山腳下的一個地方小廠,如今已發展成陜西水泥市場的龍頭企業,全國產能排名西部水泥居于第15位。相較于西部水泥的“土生土長”,海螺水泥可算得上是一個外來戶,這個來自安徽的國有企業,在技術創新、企業管理及成本控制等方面一直保持著行業領先優勢。提起海螺水泥,業內流行這樣一句話:世界水泥看中國,中國水泥看海螺。
如果說企業間的并購合作是一場姻緣,那么對海螺和西部水泥來說,重組并購就是一場門當戶對、雙方互利的聯姻。
2015年6月,西部水泥針對海螺定向增發20%的股票,增發之后,海螺占股西部水泥16.67%,借此以第二股東的身份進入西部水泥;隨后海螺在二級市場交易,股票持續增持到21.2%;2015年11月,海螺水泥對外發布公告稱,擬向西部水泥的全資子公司出售海螺水泥所持有的寶雞眾喜鳳凰山水泥有限公司等陜西4家公司的100%股權,西部水泥將向海螺水泥或海螺水泥的全資子公司發行34.03億股新股作為支付對價,由此海螺水泥占股增至51%,成為西部水泥的控股股東。
“西部、冀東、海螺、聲威水泥,四家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在80%左右。西部水泥僅在陜南市場就占據著超過70%的主導地位,通過此番并購,海螺水泥在陜西的市場份額快速提高至47%,這應會加強其在陜西的定價權,提高地區盈利能力。”李琥對記者分析說道。
此次聯姻,對西部水泥來說也并非是件壞事。“雙方合作的初衷是從市場整合的角度來考慮的,此次并購將有利于優化海螺水泥及西部水泥的產能配置、化解產能過剩、使西部水泥引入并借助海螺水泥的先進工藝技術、裝備以及企業生產、運營管理經驗實現規模效益,降低環境治理、融資及管理等方面的運營成本,提升產品競爭能力和企業運營能力。”西部水泥首席執行官、堯柏特種水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馬維平博士告訴記者。
陜西水泥市場謀求深度整合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在“陜西省水泥工業結構調整方案”中認為,“熟料產能控制在5800萬噸(約等于7000萬噸水泥)以內,基本保障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和周邊區域供需平衡。”然而,由于區位的輻射作用,臨近的山西、河南仍有大量的水泥企業和產能對陜西省構成一定的壓力。
過剩的產能和經濟下行的雙重壓力令水泥企業苦不堪言。“由于存在運距短、儲存期短等特性,相比其他產能過剩行業,水泥價格下跌得會更為迅猛,惡仗也會打得更為慘烈。當前水泥價格處于低位,在180元/噸左右,連成本都不夠,與最高時相差200元以上,80%左右的企業虧損、甚至破產。”李琥無奈地說,“海螺水泥和西部水泥并購完成后,雙方企業一定會重新考量,發揮各自優勢,兼顧好各方利益,讓過剩產能退而有序,實現產業結構調整的有效循環。”
“兼并重組的目的就是為了化解過剩產能,提高產業集中度。”馬維平滿懷期待地說道。集中度是價格穩定和企業獲利的前提,通過大企業整合市場,增加行業集中度,是目前國際通行的辦法之一。海螺水泥屬于國有企業,西部水泥是陜西的民營企業,一個是行業領先,一個是區域龍頭,兩者的并購是混合所有制經濟中強強聯合的典范。毫無疑問,兩者之間的合作對于水泥行業正在經歷的化解產能過剩、產業轉型升級來說,具有極強的示范意義。
企業并購或將成為主流
海螺水泥和西部水泥的這場強強聯姻,至目前尚未告一段落,還有一些常規的審批程序正在進行。
水泥產業由于銷售半徑所限,企業多“比鄰而居”,通過資本市場的兼并重組,內部調整消化成為最有效率,且震動最小的方式。國內以往的重組并購模式基本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像行業內龍頭企業強強聯合并購的卻并不多見。此番海螺控股西部水泥,對水泥行業兼并重組的創新模式可謂是一次勇敢的探索和嘗試。
“一盤散沙的市場終究是不可取的,更何況是產能嚴重過剩、企業生存困難的當下,此次整合對市場的影響,在未來幾年內將逐步體現出來。在和海螺合作前,對市場就有一個整體規劃,這是我們的第一步,首先通過兩大企業聯手,把制定規則的權力拿在手上。”對于未來,馬維平心里有著更長遠的打算。
毋庸置疑,水泥行業新一輪的洗牌重組已經開始。大企業之間的合并成為必然趨勢,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海螺水泥和西部水泥強強聯合絕不會是孤例。化解水泥行業產能過剩、清理違規項目以及防止死灰復燃,我們仍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兼并重組 危中有機
去產能已成為當前不少行業亟須解決的頭等大事,全國有超過十大行業亟須去產能,任務異常艱巨。
在經濟增速放緩的大環境下,市場需求能否有效擴張仍然充滿著太多的不確定性,在難以期待自主增長的情況下,作為簡單易行的增長戰略,企業選擇了并購。可以說,生產和增長的壓力,迫使企業不得不將重心轉向通過基于并購的規模擴張來提高行業集中度、市場影響力以及盈利能力。
海螺控股西部水泥,正是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水泥行業內部自發完成的深度整合,也是市場這只手發揮它無形作用的結果。實踐啟示我們:成功的企業通常都是善于發現機遇的企業,越是困難時期,越是企業兼并重組、轉型升級的機遇期。在去產能的過程中,只有有效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使“無形的手”起到自我調節、維持生產的秩序平衡,才能達到有效遏制產能過剩的良好效用。
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產能過剩行業將迎來新一輪實質性的重組。這一水泥行業去產能過程中的標桿案例,或許能為我們帶來一定的參考價值。
水泥地理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請注冊,凡本網注明"來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水泥地理"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水泥地理"。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