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无码人妻又粗又大-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老太BBWWBBWW高潮-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 您當前的位置:
  • 水泥地理| 行業新聞| 獨家| 正文內容

    評臺泥年報:臺泥為何能成為大陸最成功的外資水泥企業?

    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后,中國大陸經濟開始插上騰飛的翅膀,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臺灣、香港以及國際水泥巨頭紛紛開始嘗試探足中國大陸水泥市場。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水泥市場(產量占到全球近60%),但回顧當初進入中國大陸的港臺及外資水泥企業集團,最終能夠扎根下來的并不多,能夠入幕前十的更是屈指可數。

    2014年,臺泥國際共23條熟料生產線和配置多個水泥粉磨設施,熟料產能3927萬噸,水泥5083萬噸,居中國水泥行業第8位。無疑,臺泥是大陸水泥市場上最為成功的外來企業。

    2014年,是臺泥國際近年來盈利水平最高的一年

    3月12日,臺泥國際2014年報發布:全年收益137.53億港元,同比增長6%;所屬股東凈利潤20.51億港元,同比增長22.5%;銷售凈利率15.04%,高于2013年2.2個百分點。在全國低迷大氣氛中,2014年反而是臺泥近年來盈利水平最高的一年。

    臺泥國際2014年共銷售水泥、熟料及礦渣粉合計4500萬噸,銷量基本與2013年持平,利潤增長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華南市場售價的提高,一是對成本控制能力的加強。從銷售成本率看,2014年為69.22%,是自2009年來除去2012年這個特殊年份之外的最低水平。自2014年三季度,華南、華中、華東的暴雨,以及房地產行業前景出現變數,新開工面積和施工面所有減慢,致使水泥令水泥需求疲軟,并影響售價。但生產成本也有所下降,使臺泥國際在上下半年的利潤率水平基本持平。

    臺泥在大陸水泥市場的成功,最關鍵在于對中國政策的適應和把握

    中國是一個大市場,但也是一個很有特色的市場,太冒進了容易“踩過界”帶來企業風險,太保守又容易落太遠而被產業發展大潮淹沒。因此企業在哪個市場落腳、怎么落腳、如何把握住腳步的快慢等等,都成為決定企業能夠最后成功的關鍵。水泥行業和其他行業中,由于不適應中國環境,錯失進入時機而徘徊在門外的,或者進入后又最終不得不再重新退出的企業案例,比比皆是。

    作為一個臺資企業,從與海螺合資建設粉磨站到自建粉磨站,再到建設大型熟料生產基地,臺泥在中國大陸的步伐,可謂謹慎,但又不保守。前期市場定位準確,摸索、適應大陸市場特點;在理解中國經濟和政策的基礎上,將臺泥特色和大陸環境相融合,根據中國政策變化,有張有弛地進行市場推進,在該做規模時做規模,該整合時做整合,該暫停時暫停,該重啟時重啟:

    臺泥進入時,曾對中國大陸市場進行過深入了解,“十五”期間選擇華東、華南地區登陸,在華南著手大規模、重裝備建設生產基地,在華東收購嘉新,“十二五”從華南向西南推進,每個階段所選擇的都是當時的成長性市場迅速推進。這是臺泥對中國大陸經濟高速成長的信心,同時這些區域都是強勢企業海螺水泥的所在地,也足以可見臺泥對自身工藝設備、物流運輸、經營管理、市場運作等這些綜合素質的信心。

    2009年的930文件提出嚴格控制新增水泥產能,使原有收購計劃的企業集團產生現存產能或成為“不可再生資源”,大企業集團紛紛在西南加快并購步伐、擴大并購區域,導致大企業集團間的碰撞激烈,也導致欲出售企業也待價而沽,甚至坐地起價,由此臺泥謹慎調整策略,在并未出手。

    隨著國家出臺了對大集團更有利的政策,比如更嚴苛的環保標準,取消32.5水泥等,特別是大陸的水泥集中度的形成比預期更快等,2014年上半年,臺泥開始打破保守的收購策略,加快并購腳步,四季度先后收購了四川鐵路水泥、湖南金大地。臺泥披露,臺泥的產能已達到7000多萬噸,這意味著在未來2年還有近3000萬噸的產能增長目標。

    將同行“冤家”變成企業發展的重要助力

    都說“同行是冤家”, 但臺泥在在臺灣經歷過這種市場起伏的周期歷程,在生產、經營、管理等各個方面都已經是個成熟企業,因此對市場發展節奏的意識要更加強烈,對企業集團間的關系看法也更加成熟。對他而言,水泥同行并非是“冤家”,而是“朋友”,可以成為自己企業發展的助力。

    在臺泥的發展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的每個重要時點幾乎都有其他大企業參與的身影:

    初進入時:借海螺水泥“下海”。1997年7月,臺泥國際與安徽海螺集團簽訂意向書,在安徽省蕪湖市合資建設朱家橋水泥粉磨站。這是臺泥和海螺合作淵源的開始,也是臺泥邁出的在大陸市場的第一步,從此掀開在大陸的畫卷。

    第一個五年計劃時:于2008年收購嘉新水泥。此舉連累了臺泥當年的財報表現,但聯手之后,利用兩地的航運設施,為福州臺泥提供低成本的熟料渠道,甚至比直接從華南供給還要低,將華東、華南聯動,盤活了整個沿海線。

    第二個五年計劃時:于2010年在昌興礦業聯手。這是臺泥里程碑式的一大戰略,不但使臺泥推進深耕華南,也使臺泥奠定了其在西南大舉發力的先導地位,從規模上說,臺泥在大陸市場的水泥產能可謂實現三級跳,“五年目標”提前實現,從區域上說,從華南延伸到西南。最重要的是,將昌興礦業的水泥隊伍、人才融入臺泥,對國內水泥市場更加了解、滲透。

    第三個五年計劃時:于2013年和中建材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與其下屬的西南水泥進行熟料業務互換。臺泥與西南水泥的合作開創了大陸水泥業進行資產互換的模式,改變了中國水泥市場上實力大企業集團在同一市場碰撞的模式,合作推動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將國外成熟水泥市場走過的模式在中國開始推行。

    當前中國水泥需求開始進入“平臺期”,如何應對,對國內的眾多水泥企業來說,還只是剛剛認識、探索和嘗試。但可以確定地說,僅靠一家大企業的力量過于單薄,臺泥的臺灣經驗或可借鑒。


    [責任編輯:GC05]

    水泥地理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請注冊,凡本網注明"來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水泥地理"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水泥地理"。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關注微信公眾賬號、新浪微博
    騰訊微博   隨時了解市場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