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叁:水泥行業的“標準升級”迫在眉睫
“作為建筑基礎材料,水泥的地位無法代替,還有至少10年的長期穩定市場需求。同時,在”一帶一路“等一系列國家戰略指引下,中國水泥業將迎來一次新的重大海外發展機遇。”海螺(295.04元/噸,-0.14%)集團董事長郭文叁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給出非常樂觀的判斷。
“一帶一路”提供水泥業海外發展大機遇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大推進 ”一帶一路“建設,鼓勵企業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參與境外基礎設施建設和產能合作,要促進冶金、建材等產業對外投資。這給予水泥企業巨大機遇。”郭文叁告訴記者,我國水泥行業經過多年的高速發展,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走出去”的最好時機已經到來。
近幾年,海螺已先后完成了對印尼、緬甸、柬埔寨、老撾等東南亞周邊國家的投資考察和規劃布局。其中,印尼南加首條生產線已經投產,第二條生產線正在建設,西巴、蘇拉威西、孔雀港等項目已開工或開展前期工作,全部項目建成后,印尼熟料、水泥總產能將分別達到2000萬噸和2500萬噸。
除此之外,海螺還先后對俄羅斯、蒙古、南非、巴西、馬來西亞、越南等國進行考察,為海外后續發展作好儲備。
近日海螺水泥還與中國銀行簽約《“一帶一路”戰略合作協議》,這也將為海螺“走出去”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資金支持和金融服務。
標準升級迫在眉睫
“我國當下水泥過剩是不爭的事實,但這其中包含了32.5低標號水泥,優質水泥并不過剩。”郭文叁說。
在他看來,我國現在有1600多條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如果淘汰掉沒有礦山的、工藝不完整的、布局不合理的,就只剩大約1200多條生產線,熟料總產能約12-13億噸,可生產符合國際標準的優質高標號水泥約15-16億噸,且受水泥運輸半徑的影響,水泥生產線分布在全國各地,平攤到13億的人口上,整體過剩并不嚴重。
因此,可以說,“我國水泥行業的落后產能結構調整已基本結束,將步入一個非常良性且平穩的發展期。水泥行業今年的業績肯定好于去年。”
但是,郭文叁表示,落后產能結構調整已基本結束后,水泥行業的“標準升級”迫在眉睫。
水泥地理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請注冊,凡本網注明"來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水泥地理"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水泥地理"。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