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再批敘永至畢節鐵路等四個基建項目 總投資額約510億
據發改委網站日前發布的消息,發改委再批四個基建項目,總投資額約510億。上述項目分別為敘永至畢節鐵路項目、哈爾濱至牡丹江鐵路客運專線項目、北京至張家口鐵路八達嶺越嶺段工程、甘肅省蘭州中川機場二期擴建項目。
以下為四個基建項目的批復通知全文: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新建敘永至畢節鐵路項目建議書的批復
發改基礎[2014]2566號
中國鐵路總公司,云南省、貴州省、四川省發展改革委:
中國鐵路總公司和云南省、貴州省、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報送隆黃鐵路新建敘永至畢節段項目建議書的函》(鐵總計統函〔2014〕766號)收悉。經研究,現批復如下:
一、新建敘永至畢節鐵路已列入《“十二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項目建設有利于貫通四川隆昌至貴州黃桶鐵路通道、完善西部地區鐵路網布局、促進沿線經濟社會發展,同意報來的項目主要建設方案。
二、主要建設內容及技術指標
(一)主要建設內容。線路起自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經古藺縣、云南省昭通市威信縣、鎮雄縣,止于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新建正線全長180.6公里。
(二)功能定位。以客貨共線的區域性干線鐵路。
(三)主要技術標準。鐵路等級:國鐵Ⅰ級。正線數目:單線。速度目標值:120公里/小時。其他具體技術標準在可行性研究階段確定。
三、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
項目投資預估算總額121億元,其中工程投資119億元,機車車輛購置費2億元。由中國鐵路總公司和云南省、貴州省、四川省共同出資建設。具體資本金比例及資金籌措方案在可行性研究階段確定。
四、下階段工作。深化地質勘察工作,結合沿線礦產資源分布和城鎮建設規劃,進一步優化線路建設方案。
請據此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報我委審批。
國家發展改革委
2014年11月6日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新建哈爾濱至牡丹江鐵路客運專線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
發改基礎[2014]2538號
中國鐵路總公司,黑龍江省發展改革委:
中國鐵路總公司和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報送新建哈爾濱至牡丹江鐵路客運專線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函》(鐵總計統函[2014]1323號)收悉。經研究,現批復如下:
一、為完善路網布局,提高運輸服務質量,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同意報來的項目建設方案。
二、主要建設內容和技術標準
(一)主要建設內容。線路起自哈爾濱,經阿城、尚志、海林,終至牡丹江,線路全長293.2公里。全線設趙安屯、新香坊北、阿城北、帽兒山西、尚志南、一面坡北、葦河西、亞布力西、橫道河子東、海林北、牡丹江11座車站,預留牡丹江西站。
(二)主要技術標準。鐵路等級:客運專線。正線數目:雙線。最小曲線半徑:一般地段4000米,困難地段3500米。限制坡度:20‰。設計行車速度:250公里/小時。牽引種類:電力。到發線有效長度:650米。列車運行控制方式:自動控制。行車指揮方式:綜合調度集中。其他技術標準執行《高速鐵路設計規范》(TB10621-2009)。
規劃運輸能力:客車160對/日。
三、投資估算、資金來源及建設安排
項目總投資356.4億元,其中工程投資336.4億元,機車車輛購置費20億元。資金來源為:項目資本金占總投資的50%,計178.2億元,其中黑龍江省出資50.4億元(含資本金17.8億元、征地拆遷費用32.6億元),實際征地拆遷費用由投資雙方認可后計入省方資本金;其余資本金由中國鐵路總公司使用鐵路發展基金解決。資本金以外的資金利用國內銀行貸款解決。
由哈牡鐵路客運專線有限責任公司作為項目法人,負責鐵路工程建設和運營管理。
建設工期為4年半。
四、下階段要進一步優化工程建設方案,提高投資效益。結合城市規劃,優化鐵路樞紐布局,推進鐵路客站及周邊用地綜合開發。吸取既有鐵路路基防凍害經驗,研究確定有效的防凍害措施,確保工程質量和運營安全。
五、請國家電網公司同步安排外部電源電力工程,保證與本項目同步建成。請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參信息化部在通信遷改等方面給予支持配合。
六、如需對本項目審批文件所確定的內容進行調整,請及時以書面形式向我委報告,并按照有關規定辦理。
國家發展改革委
2014年11月13日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新建北京至張家口鐵路八達嶺越嶺段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
發改基礎[2014]2548號
中國鐵路總公司,北京市發展改革委:
中國鐵路總公司、北京市人民政府聯合報來《關于報送新建北京至張家口鐵路八達嶺越嶺段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函》(鐵總計統函[2014]913號)、中國鐵路總公司報來《關于新建北京至張家口鐵路八達嶺段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補充意見》(鐵總計統函[2014]1059號)收悉。經研究,現批復如下:
一、新建八達嶺越嶺段工程是《“十二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中北京至張家口鐵路的控制性工程。先行啟動該項目,有利于加快推動京張鐵路通道建設,盡早發揮項目整體效益,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同意報來的主要建設方案。
二、主要建設內容和技術標準
(一)主要建設內容:八達嶺越嶺段工程起自居庸關隧道進口,至八達嶺隧道出口,全長15.44公里,其中八達嶺隧道長約12公里,居庸關隧道長約3公里。八達嶺地下設站問題在下階段審批京張鐵路全線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時再行研究確定。
(二)主要技術標準:鐵路等級:客運專線。正線數目:雙線。旅客列車速度目標值:250公里/小時。最小曲線半徑:一般地段4000米,困難地段3500米。限制坡度:20‰,局部地段經行車檢算可不大于30‰。牽引種類:電力。列車運行方式:自動控制。行車指揮方式:調度集中。其他主要技術標準應符合《高速鐵路設計規范(試行)》(TB10621-2009)。
三、投資估算、資金來源及建設安排
項目總投資17.49億元。資本金占總投資的50%,北京市負責征地拆遷工作及費用,征拆費用經各方認可后作為北京市資本金計入股份,其余資本金由鐵路總公司負責籌集。資本金以外的資金使用國內銀行貸款解決。該段工程投資納入京張鐵路全線工程投資。
京張城際鐵路有限公司作為項目業主,負責本項目建設管理。
四、下階段要結合京張鐵路全線建設,進一步優化隧道方案,落實股東出資。結合文物保護、運輸組織和運營安全等需要,專題研究八達嶺地下設站的技術可行性,穩定京張鐵路全線工程的建設方案,盡快完成環境影響評價等工作,實現早日開工建設。
五、要加強建設管理,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從嚴控制用地規模,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落實征地拆遷、節能環保和社會風險防范等相關政策和措施。
六、請國家電網公司同步安排外部電源電力工程,保證與本項目同步建成。請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參信息化部在通信遷改等方面給予支持配合。
七、如需對本項目審批文件所確定的內容進行調整,請及時以書面形式向我委報告,并按照有關規定辦理。
國家發展改革委
2014年11月6日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甘肅省蘭州中川機場二期擴建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
發改基礎[2014]2569號
甘肅省發展改革委:
報來《關于上報蘭州中川民用機場二期擴建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請示》(甘發改交運[2010]1293號)、《關于報送蘭州中川機場二期擴建工程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報告和招標事項核準意見的報告》(甘發改交運[2014]204號)、《關于上報蘭州中川機場二期擴建工程資金承諾的報告》(甘發改交運[2014]1034號)等有關材料收悉,經研究,現批復如下:
一、本期工程按滿足2020年旅客吞吐量1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0萬噸的目標設計,主要建設內容包括:
(一)機場工程:將現跑道和平行滑行道向南延長400米至4000米,新建6條垂直聯絡道、1條旁通滑行道、2條快速出口滑行道和24個機位(4B9C11D)的各類機坪;搬遷南向精密進近儀表著陸系統,更新北航向臺導航設備,新建王家川全向信標/測距儀臺,改造忠和全向信標/測距儀臺;新建6萬平方米的T2航站樓、1.49萬平方米的高架橋,局部改造老航站樓;新建4240平方米的貨運用房、6300平方米的配餐用房等;配套建設助航燈光、供電、通信、供水、供熱、供冷、雨污水污物處理、消防救援等輔助設施。
(二)空管工程:更新一套8信道天線共用系統,新建3985平方米的空管值班宿舍,搬遷本場全向信標/測距儀臺并更新相關設備,配套建設氣象、航管設施。
(三)供油工程:敷設1000米機坪管線,安裝12套加油栓,擴建航空加油站。
三、項目總投資15.2322億元,其中:機場工程14.885億元,民航局安排民航發展基金7.13億元,甘肅省政府安排財政性資金1億元,甘肅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安排自有資金6.755億元;空管工程3009萬元,由民航局安排民航發展基金解決;供油工程463萬元,由中國航空油料有限責任公司安排自有資金解決。
四、機場工程項目法人為甘肅省機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空管工程項目法人為民航西北地區空管局,供油工程項目法人為中國航空油料有限責任公司。
五、本項目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和重要設備材料采購等均采用公開招標方式,招標組織形式為委托招標。
六、在后續階段,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進一步優化航站樓方案,加強新老航站樓銜接,完善機場交通系統設計,提高機場運行效率。
(二)抓緊研究完善不停航施工方案,確保工程實施階段的飛行安全。
(三)同步推進場外配套工程,落實各項風險防范化解措施,制定有效的應急處置預案,保障機場擴建后順利投入使用和平穩運行。
本項目未批先建,違反了國家基本建設程序,特提出嚴肅批評。請你委進一步加強對省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指導和管理,避免類似情況再次發生。
國家發展改革委
2014年11月6日
水泥地理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請注冊,凡本網注明"來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水泥地理"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水泥地理"。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