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新干法熟料產能比重升至94.5%
新型干法窯生產線達到138條
產能由7053萬噸調整到8123萬噸
平均單線產能提高到58.9萬噸
日產2000噸及以上生產線由77條調整到88條
產能提高到6649萬噸
占總產能77.3%,占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產能81.8%
平均單線產能提高到75萬噸以上
云南省為化解水泥行業產能過剩矛盾,制定下發了《云南省水泥產業2013年—2017年結構調整方案》,停止審批新增產能項目,清理整頓違規建設項目,積極實施技術改造,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協調推進兼并重組,水泥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提升。
截至2014年底,全省水泥熟料生產線已由2012年底的198條下降到168條。符合國家產能標準的新型干法旋窯生產線達到138條,產能由7053萬噸調整到8123萬噸,平均單線產能提高到58.9萬噸。新型干法旋窯中日產2000噸及以上生產線由77條調整到88條,產能提高到6649萬噸,占總產能77.3%,占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產能81.8%,平均單線產能提高到75萬噸以上。全省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產能比重由88.7%提高到94.5%。
全省水泥綜合企業已由2012年底的152戶下降到126戶,減少17.1%。其中,中建材、昆鋼建材等7戶水泥企業集團已完成對55戶企業的兼并重組,全省實有水泥綜合企業由2012年底的115戶下降到78戶,減少32.2%。 2014年,全省生產水泥熟料6475萬噸、水泥9493萬噸,水泥熟料平均產能發揮率達75.3%。
全省通過綜合應用行業規范準入、資源能源消耗通報、差別化或懲罰性電價、落實等量置換建設方案、保護9大高原湖泊生態環境等“倒逼”性政策手段,進一步加快了機立窯、濕法窯等國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產能步伐,部分2000噸/日以下新型干法窯也逐步關閉或拆除。全省已全部淘汰濕法窯生產線,機立窯也由2012年底的65座減少到30座,兩年累計淘汰落后水泥熟料產能344萬噸。
除楚雄州客觀原因外,其他15個州市均已建成投產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且至少有1條以上2000噸/日及以上生產線,基本可以滿足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與此同時,產能過剩的滇中地區2年內未新增產能項目,且總產能減少200萬噸,下降5.5%。兩年來11條新型干法生產線建成投產,使水泥產業結構得以優化提升。
省工信委原材料工業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云南省將進一步加大“組合拳”的應用力度,加快國家明令要求淘汰、資源能源消耗嚴重超標、產業布局嚴重不合理、9大高原湖泊生態保護區等產能的市場退出步伐,使全省水泥產業“存量優化、增量更優”,進一步提升水泥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
水泥地理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請注冊,凡本網注明"來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水泥地理"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水泥地理"。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