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行業淘汰落后產能步伐加大
由于新增產能不斷增加,產能利用率越來越低,我國水泥行業的產能呈現出總體過剩的態勢。為有效化解行業產能過剩、優化行業結構,保持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引導水泥企業拓展國際發展空間。
水泥產能總體過剩
“今年以來,水泥產量增幅明顯減弱,但絕對量仍在增加。本來這種發展態勢是正常的,但是,由于新增產能還在繼續增加,停窯停產越來越多,產能利用率越來越低,造成的財力、資源浪費越來越嚴重。”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會長喬龍德說道。
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部長莊昌喜表示,中國水泥行業的產能總體過剩,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下,產業生態有進一步惡化的可能。“水泥是重要的建筑基礎材料,我國水泥產量長期位居世界第一,2013年約為32億噸,占全球一半以上,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但同時面臨復雜的深層次矛盾,一是落后產能數量較大。目前全國仍有5億噸落后產能,約占現有總產能的16%。二是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生產無序等狀況依然比較嚴重。部分企業發展方式粗放,創新能力不強;一些地方能耗和環保超限企業沒有得到及時整治,部分地區仍然存在無證企業非法生產現象。三是產業集中度偏低,沒有全面形成由優強企業主導的產業發展格局,導致行業無序競爭。四是水泥產能嚴重過剩,2013年產能利用率僅為73.7%左右,明顯低于國際通常水平。”莊昌喜說道。
記者了解到,目前水泥行業經濟效益比去年好,但是利潤走勢卻比去年同期差。“事實上,我們水泥行業有1/3的企業都在虧損。有利潤相對高的企業,是在技術貢獻率和智力成本都沒有提取、職工工資成本低于其他行業的情況下,只提取剛性成本得出的利潤。”喬龍德表示。
政策指引開拓國際市場
我國水泥行業出現產能過剩的情況,原因是多方面的。喬龍德認為,首先,一些水泥企業不顧政府三令五申,新增產能建設仍然沒有停止;其次,一部分水泥企業停產停窯,產能利用率只有61%左右;再次,一部分水泥企業在這種形勢下,理智地選擇了行業自律,一方面加強內部管理降低成本,一方面反對無序競爭,保住自己生存;最后,一些產能嚴重過剩的地區,水泥價格嚴重下滑,甚至低于成本銷售,不僅影響了企業自身的效益,而且還向其他區域發展,影響產能相對發揮好的地區。
水泥地理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請注冊,凡本網注明"來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水泥地理"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水泥地理"。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