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的問題與思考
國有企業改革要解決好幾個問題:
第一,國企改革的首要目標是解決好上邊的國有資產監管問題。從過去管人、管事、管資本的職能定位,過渡到以管資本為主。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要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為什么這事是國企改革首要任務,因為它涉及管什么和怎么管的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
管資本可以通過管理資本運營公司和資本投資公司的國家資本來實現,形成國資委?國有資本運營投資公司?混合所有制企業的國資監管體系,國資委管資本管到國有資本運營和國有資產投資公司,而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和國有資產投資公司用股權方式投到公益型國有企業和營利型混合所有制企業中。而資本運營公司和資本投資公司這種新公司形式從何而來?我想,還是要以現有的公司轉化和重組為主,尤其是資產投資公司,目前大部份央企集團本部都是做投資管理的,資本運營公司可能主要靠新搭建,但個數要看國家準備拿多少錢出來。關于靠現有企業轉化搞資產投資公司這件事,無論從國資委還是財政部,還是央企大家正越來越取得一致性意見,現在要解決的無非是要重組多少家公司合適、是一步到位還是逐步到位的問題。
第二,混合所有制是新型所有制形態。提到混合所有制,現在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各有擔憂。民營企業擔心混合又是一場新“公私合營”,建國初期的公私合營的目的是把“資本家”轉化為勞動者;國有企業憂慮的是與民營企業混合后,擔心民營企業的“移山大法”,會不會造成國有資產流失。事實上,混合所有制不是誰消滅了誰,而是股份制改革進一步深化,強調的是不同所有制交叉持股和相互融合,國有民營都作為股東而存在,都在公司法下規范運作,各自的合法利益都“神圣不可侵犯”。混合所有制要解決的是企業真正的市場化問題,確保所有者到位和激勵約束機制到位。
發展混合所有制會推動國有企業政企分開,政企分開從改革之初提出,至今已經二十余年,到現在也沒有完全分開。可見,在國有企業體制下的政府職能和企業職能不好分開,而在混合所有制企業中,國有資本變成股權,由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和國有資產投資公司作為股東參與管理,并把混合所有制企業和政府管理部門有效分離,這就為政企分開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第三,改革是個試錯過程,要支持先行先試。國企改革是一個國家的大政方針,現在各個省也都在設計自己的改革方案。如果各省的方案不一致,將給企業造成困擾。比如,一個集團的不同下屬企業,分布在不同城市,北京、江蘇、甘肅……應該按照哪個省的改革方針執行?這就為國企改革提出了新問題:究竟是全國齊步前進,還是各改各的、先行先試?
現在看來,全國的國企同步改革,范圍太大,難度也較大。既然全國各地都有改革的積極性,就讓各省市去先行先試,各個企業也可以積極探索適合自己企業的改革方案。年初,上海國資委已經率先嘗試,去年年底發布了國企改革二十條,開了個頭,總體反映不錯。我們先不去比較哪個省市的改革方案更好,改革是個試錯過程,最后還可以修正和完善。
第四,要制定國企改革時間表。國有企業改革需要一個時間表,目的是使企業安排好自身的改革工作。
我覺得改革可先走起來,可按照先易后難的順序進行改革,比如公司法里規定的由董事會任命經理層這件,這是應該推進的事,可以先做起來。職業經理人制度也相對容易些,類似明確的、易行的改革可以先推出一些。
第五,讓企業家成為改革的動力。從過去的經驗來看,企業改革中,實際上很多企業家是改革的動力,在改革中發揮著先鋒作用,他們最了解情況,也最有積極性。但現在企業改革的主導者都在上層,這就使改革的源動力不足,如何提高企業家改革的積極性,從而能夠更好地推動國有企業改革,這也是擺在眼前的現實問題。
關于國有經濟、國有企業和混合所有制企業的定位,我也有些還不太成熟的思考,也拿出來和大家討論。
第一個思考,為什么要發展國有經濟?國有經濟和國有企業的區別是什么?我們基本經濟制度是公有制為主體,國有經濟為主導,我們必須發展和壯大國有經濟,但是國有經濟不完全等同國有企業,要積極探索國有經濟在市場經濟環境里的實現形式。國有企業是國有經濟實現形式,混合經濟所有制企業中的國有經濟成分也是國有經濟的重要實現形式。所以搞好國有經濟比搞好國有企業有更大范疇,不能完全劃等號。
第二個思考,什么是國有企業?國有企業怎樣分類?國有企業是為國家和全民利益服務的企業,應分為兩類,第一類國有企業是為全民的公益和保障性事業服務的國企。世界各國都有國有企業,大都是從事公益性企業,目標是服務好、效率高、減少浪費。當然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又地大人多,所以我國這類國企家數和從業人數會多些。但這類國有企業應是非盈利目的,如果這類國有企業也讓民間資本參與去盈利,那么,要么提高收費標準,要么去分享國家補貼,這有違國家辦國有企業的初衷。也就是說,不是指所有國有企業都要都去引入民間資本,都去盈利。第二類是為國家創造財富的國有企業,就是我國的一群"小淡馬錫",這類國有企業主要是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和國有資產投資公司,這些公司的目的是通過參與市場的資本運作和投資混合所有制企業使國有資產得到保值增值,進而實現國有經濟的發展壯大。但總的來講,這類國有企業家數應在目前基數上大大減少,人數應大幅精減。
第三個思考,什么是混合所有制?混合所有制包含了哪些企業?混入1%的與混入99%的民營資本的企業都是混合所有制企業。無論混合股權比例是多少,都改變了原有國有企業的性質,就會牽涉到辦企業目的、運行方式、所有制性質的變化。既然混合后企業性質發生變化,就不應再視同為傳統意義上的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包含了過去我們說的國有絕對控股、相對控股和參股的企業。三中全會決議中把混合所有制做為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這也要求我們不要再把混合所有制企業簡單類比國有企業了。
要對混合所有制企業給予充分的市場化政策,不再把一些對政府部門的管理規定再在混合所有制企業“參照執行”。在混合所制企業中要大力推進管理層中長期激勵、員工持股和職業經理人制度,充分發揮混合所有的"制度"優勢,進而提高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從員工“身份”認定上,國有企業員工是公職人員,但混合所有制員工不應再被視作國家公職人員。
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企業,能夠擴大國有經濟的控制幅度,促進國有經濟的保值增值,能夠確保國有經濟發揮主導作用,能夠有效的解決國有經濟和市場經濟的融合問題。
這就厘清了國有經濟、國有企業和混合所有制的關系。進一步來講,應配套出臺國有企業法,讓國有企業有法所依,國企法是公法范疇;混合所有制適用公司法,公司法在民法范疇。這也就實現了既壯大國有經濟、搞好國有企業又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等多重改革目標。
水泥地理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請注冊,凡本網注明"來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水泥地理"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水泥地理"。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