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報:緊隨"一帶一路" 海螺布局海外
201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訪問哈薩克斯坦時首次提出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設想。2013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提出了中國愿同東盟國家加強海上合作,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2015年2月1日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自此,一個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戰略開始部署實施。
2015年1月21日,安徽省國資委[微博]黨委書記、主任許崇信在全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工作會議上宣稱:“淮南礦業集團以資產總額1469.8億元、銅陵有色(16.93, 0.00, 0.00%)集團以營業收入1381億元、海螺集團(簡稱海螺)以利潤總額151.9億元分列省屬企業3項指標首位。”很顯然,海螺年利潤再次穩居安徽省屬企業之首。那么,在經濟新常態下,海螺是如何破解發展難題實現逆勢增長的?“兩會”前夕,我們帶著這一問題走訪了位于安徽省蕪湖市的海螺總部。
走出去:緊隨“一帶一路”布局海外
許崇信在部署2015年國資工作時強調,在防控風險的前提下,加大國際化經營力度,有效轉移過剩產能,延續產業周期,推動汽車、鋼鐵、水泥、工業車輛、電力檢修、建筑施工、農業開發等產業加快“走出去”,通過產品“走出去”帶動技術標準和服務“走出去”。
2014年,在APEC會議上,我國提出了“一帶一路”新的經濟發展戰略,地處長江之濱的海螺人確實感受到了新的機遇的到來,他們緊緊抓住加快互聯互通的戰略機遇,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統籌安排下,以效益最大化為目標,帶著資金和技術到海外發展,積極做好我國水泥工業資源的全球化配置。
海螺集團董事長郭文叁表示,東南亞地區是海螺國際化戰略啟動開端,3年前便已在印尼建廠,公司在柬埔寨、緬甸、老撾均有合作伙伴。未來公司會配合國家“一帶一路”政策,加快海外發展步伐。 1月28日,海螺在老撾萬象與老撾吉達篷集團公司簽署水泥項目合作框架協議。協議內容顯示,雙方將在萬象規劃建設兩套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配套500萬噸水泥粉磨系統、余熱發電和配套生產、生活等輔助設施,并同步建設城市垃圾處理系統。項目總投資約6億美元。
這是海螺積極響應國家和省政府“走出去”的發展號召,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海外發展步伐,轉移國內過剩產能,培育新的增長點,全面增強企業國際競爭力的舉措之一。在前期大量考察、洽談和投資的基礎上,通過3年多的努力,已先后完成了對印尼、緬甸、柬埔寨、老撾等東南亞周邊國家的投資考察和規劃布局。其中:印尼南加首條生產線已經投產,第二條生產線正在建設,西巴、蘇拉威西、孔雀港等項目已開工或開展前期工作,全部項目建成后,印尼熟料、水泥總產能將分別達到2000萬噸和2500萬噸。緬甸在曼德勒與工業部合作的皎施日產5000噸生產線項目已經開工,巴安等項目正在開展前期工作,全部項目建成后,緬甸水泥總產能將達到1000萬噸。
作為兩屆全國人大代表的郭文叁深知在經濟新常態下,產業調整的重點就是要將落后的產能淘汰掉,將多余的產能消化掉。海螺西部發展就是用先進的技術對落后產能進行改造提升,而在海外布局本身就是將國內多余的產能通過技術和資金輸送到需要的國家和地區。而“一帶一路”發展舉措,更加貼切地引領海螺在兩個市場上的發展。
擔責任:成功發展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
海螺集團是我國水泥低溫余熱發電技術的原創者,擁有13項專利技術,該技術被國家發改委列為國家十大重點節能工程之一。從2005年開始,海螺在總結、消化、吸收的基礎上,把水泥低溫余熱發電作為優先發展的重點產業。在所有生產線上配套建成了余熱發電系統。
在企業自身實施余熱發電項目的同時,海螺充分利用技術領先的優勢,加大推廣實施力度,并發展到鋼鐵行業,走向了海外。在海螺的帶動下,余熱發電已被列入我國水泥工廠的建廠標準,成為水泥工廠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被譽為“十一五”期間“水泥行業最耀眼的閃光點”。
目前,已在國內外60多家水泥企業建成了210套機組,涉及293條水泥生產線,余熱發電裝機容量2376兆瓦,年發電180億度,按火力發電同口徑計算,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650萬噸,節約標煤1705萬噸,環保效果和經濟效益十分顯著。該項技術已出口到泰國、巴基斯坦、土耳其、越南、印度、緬甸、老撾7個國家。
在水泥行業推廣的同時,還開發出鋼鐵燒結機余熱鍋爐,并成功應用于首鋼、唐山鋼鐵、承德鋼鐵等鋼鐵企業的燒結機余熱回收,總裝機容量96兆瓦,今后將重點向鋼鐵、冶金、化工等行業推廣余熱發電技術。
結合中國城鄉兩元化建設,海螺自主開發了水泥窯協同處理城市生活垃圾、爐排爐垃圾焚燒發電、RDF替代燃料、工業固廢處理等技術,可以提供項目投資、設計、建設、運營管理一體化服務。
2010年4月,日處理城市生活垃圾600噸的首個示范項目在安徽銅陵市投運,經德國Eurofins GFA GmbH實驗室檢測,SP煙囪出口二惡英排放指標僅為每立方米0.0376納克,遠低于國家排放標準,也優于國外發達國家排放標準,該技術也獲得了全球可再生能源領域最具投資價值的領先技術“藍天獎”及“安徽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13年以來,海螺發揮資金、技術、管理等優勢,以EPC、BOT、BO等多種商業模式,先后在安徽、貴州、云南、湖南、重慶、四川、甘肅、廣西、廣東9個省市推廣使用了19套該項技術。
海螺在成功推廣水泥窯協同處理城市生活垃圾技術的同時,充分吸收國外先進垃圾焚燒技術,針對無水泥廠、垃圾處理量大的地區和城市,開發了爐排爐垃圾焚燒發電技術。該技術能徹底降解二惡英,全程封閉處理、無臭氣擴散,垃圾無需分選,無需添加燃料,發電量高,污染物排放優于國家標準,投資省、運營成本低,選址無特殊要求,可以建在城市中心的居民小區,可以基本滿足不同城市和地區的規模需求。首個爐排爐垃圾焚燒發電示范項目將于今年在安徽省金寨縣建成投產。
對水泥窯協同處置工業污泥、生活污泥技術已進行了儲備,現已建成日處理400多噸的設施,將污泥干化、替代水泥燃料和原料使用,能有效無害化處置污泥及一般固體廢棄物。
海螺開創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系統,雖然技術先進、社會效益好,但垃圾處理畢竟是社會公益事業,加上項目前期投入較大、建設運營過程中沒有政策支持,僅靠企業自身力量難以大面積推廣,希望國家有關部門能夠出臺相關扶持政策,給予政策和財政支持,促進該技術的推廣應用。
掌主動:借產業低潮加快重組調整
作為傳統資源性產業,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水泥產能嚴重過剩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升級的任務繁重。而海螺作為我國水泥行業的領軍企業,為了我國水泥產業和自身發展需要,適時兼并重組,參與各地經濟結構調整。
早在多年前,海螺就提出了一個“T”型戰略,主要是利用長江沿線的礦產資源和發達的水路運輸體系,通過自建或整合落后水泥產能的方式在華東、華南形成海螺在國內的基本布局,隨著我國西部發展戰略的提出,近4億噸的落后產能再次成為海螺整合擴張的良機。2013年,在西部擴展取得初步成效之后,海螺加快了對這一地區的發展步伐。
郭文叁認為,水泥行業是個典型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行業,公司東部、南部均是結合了區域市場特征采取了“T型”戰略、“大型熟料基地”戰略。而西部各省情況則有所不同,西部地區不具備東部的物流優勢,因此公司的戰略也是因地制宜,不會固守在東部地區的慣有策略。
為此,海螺認真研究國務院[2013]41號文件精神,在向西部發展上把著力點放到轉變企業發展方式,在提高現有企業運營質量的基礎上,結合當地的環保要求,結構調整和國有企業改革,采取一地一策,一廠一策等細致扎實的工作,穩健推進兼并重組和當地的水泥產業升級。
2014年,海螺先后并購了武岡云峰、邵陽云峰、貴州水城、昆明宏熙、湖南國產實業5個水泥項目。新增熟料產能1090萬噸,水泥產能1330萬噸。2015年,公司將重點關注中西部地區,并加快并購步伐,提升公司水泥產能和市場份額。
促調整:海創上市融資參與地方發展
2010年元月,國務院正式批準實施《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規劃》。這是安徽歷史上首個進入國家層面的戰略規劃,其中高起點、高標準建設蕪湖江北集中區是“規劃”的最大亮點,也是安徽省委、省政府實現安徽科學發展、加速崛起的重大戰略舉措。
安徽省委、省政府對蕪湖江北集中區建設高度重視。園區總規劃面積220平方公里,實行財稅獨立、封閉管理的運營體制,在土地審批、產權證發放、財稅優惠政策兌現、招商管理服務等方面,賦予省轄市級及部分省級行政管理權限,鼓勵大企業來園區投資發展,政策上鼓勵和允許先行先試。據此,蕪湖市制定了《江北產業集中區鼓勵促進投資暫行辦法》,全力推進江北集中區建設,支持入園企業特別是大企業做大做強,在政策上給予重點支持。
2012年,蕪湖、亳州兩市政府根據安徽省委、省政府加強南北結對合作、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戰略部署,經安徽省政府批準成立了亳州(蕪湖)產業園。作為省級重點經濟開發區,除享有國家中原經濟圈政策外,還享受省政府南北結對共建的特殊政策。凡來園區投資的企業,除享受國家規定的各項政策外,同時享受園區企業發展基金獎勵,投資企業自投產之日起五年內稅收地方所得部分,前兩年獎勵投資公司100%,后三年獎勵投資公司50%。固定資產投資在2億元以上、外資項目、特別重大的項目,實行“一事一議”的扶持政策。
為了快速啟動和促進兩大園區建設發展,蕪湖市、亳州市多次來人來函,希望海螺能到蕪湖、亳州投資戰略性新型產業,通過大企業的帶頭示范作用,掀起園區建設的高潮,把安徽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為響應安徽省委、省政府的號召,應蕪湖、亳州兩市的邀請,在考察調研的基礎上,海螺集團決定由海螺創業投資公司在兩地投資建設新型節能材料產業園,借助兩大園區平臺,通過3-5年的努力,在做大做強新型建材節能產業的同時尋求境內外上市,構建企業發展的融資平臺。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經過7個月的努力,于2013年12月19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成功掛牌上市,發行3.0475億股,每股發行價13.56港元,募集資金41.3億港元。(作者:吳明 張曉梅 張驊)
相關鏈接
中國提出兩個符合歐亞大陸經濟整合的大戰略: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即“一帶一路”戰略。
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涵蓋東南亞經濟整合、涵蓋東北亞經濟整合,并最終融合在一起通向歐洲,形成歐亞大陸經濟整合的大趨勢。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從海上聯通歐亞非三個大陸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形成一個海上、陸地的閉環。
邊境地區作為連接中國與眾多鄰國的門戶和紐帶,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和作用。
邊境地區的和平穩定是“一帶一路”建設向前推進的必要前提和保障。中國已同除印度、不丹外的12個陸上鄰國解決了邊界問題,未劃定的中印、中不邊界地區也總體保持穩定安寧。中國邊境地區整體狀況處于歷史最好時期,鄰國與中國加強合作的意愿普遍上升。
邊境地區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依托。邊境口岸作為通道節點,在中國對外開放中的前沿窗口作用顯現。中國開展亞洲公路網、泛亞鐵路網規劃和建設,與中亞、南亞及東南亞國家開通公路通路13條,鐵路8條。此外,油氣管道、跨界橋梁、輸電線路、光纜傳輸系統等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成果。這些設施建設,為“一帶一路”打下物質基礎。
水泥地理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請注冊,凡本網注明"來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水泥地理"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水泥地理"。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