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打一場治理霧霾的攻堅戰、持久戰
日前,中國政府網刊發一篇題為《李克強:要打一場治理霧霾的攻堅戰、持久戰》的文章。
文中稱,“霧霾成了網上出現頻率最高的詞語,已成為民生改善的當務之急。”2月12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李克強開門見山說,“要打一場治理霧霾的攻堅戰、持久戰。”
會議研究部署加強霧霾等大氣污染治理。環保部部長周生賢就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擬出臺的配套措施做了匯報。李克強邊聽邊記錄。當周生賢匯報結束準備離開時,李克強請他留在發言席上。“你先別走,我還有幾個問題。”李克強指著匯報材料中的每項措施,逐一問詢。“提高對燃煤發電企業脫硫、脫硝電價的補償標準,已經完全落實了嗎?”“新能源汽車的購買補貼是否該加大力度?”“調整成品油消費稅,有沒有經過充分論證?”凡問題涉及相關部門的部長都依次做了回答。有的問題,李克強連續追問,直到徹底理清每項措施實施的具體指標和年份才結束。
一直以來,李克強視“霧霾”為關乎民生的緊迫問題。2013年出任總理后的首次記者招待會上,他便承諾,“要下更大的決心、以更大的作為”鐵腕治霾;當年6月,他前往河北考察,專程來到環境監測站,登上房頂查看空氣采樣情況,強調必須“公開、透明、準確發布污染檢測信息”,“加大環境治理和環保執法力度”。2013年9月,國務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十條措施,截至目前,已有25個省(區、市)制定了本地的落實方案。
12日,他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從加快調整能源結構、以經濟杠桿撬動節能減排、制度性防治污染三方面研究討論《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配套措施。
在聽取各相關部委負責人的意見和建議后,每位副總理和參會國務委員都提出了相關意見和建議。認為:霧霾事關每個人的生命健康,政府必須加大治理力度,廣泛動員全社會積極參與,持久不懈地抓下去。要加強對治理污染核心技術的攻關,大力鼓勵利用新能源。切實削減高污染產能,扶持環保相關產業發展,更加重視環保行業補貼落實工作。
李克強總結說,治理大氣污染既與民生緊密相連,也是轉方式、調結構的關鍵措施。當前治理大氣污染,重點應放在霧霾天氣頻發的重點區域,突破口要放在降低PM2.5上。
他坦承,治理PM2.5,缺乏歷史經驗,給這項工作治理帶來不小困難。但此事事關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困難再大,成本再高,也要堅持不懈持久地抓下去。當前要抓住關鍵環節,首先對燃煤、汽車尾氣和揚塵這三個重點污染源加大進行治理。
會議原則通過了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22條配套政策措施。李克強說:“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我們就是要從人民群眾最希望改進的地方改起,要在這些問題上出真招、見實效,切實消除人民群眾的 心肺之患 。”
PM2.5引爆“防霾消費”
從防霾口罩、空氣凈化產品斷貨熱銷到“躲霾游”、“無霾房”頻遭追捧再到環保股、旅游地產股屢受追逐,一場霧霾催熱了“霧霾經濟”,引發了經濟一連串反應。
據中證報報道,防霾消費熱潮掀起,商家“霾里淘金”瘋狂不斷。業內專家認為,面對商家“獨具匠心”的宣傳渲染,只要稍不留神,放松警惕,馬上就上了商家的船。因此,消費者對抗霧霾需理性當先。
“各位親,防PM2.5口罩現已斷貨,您的訂單將推遲兩天發貨,請耐心等待”,網購達人張倩(化名)剛下完訂單便收到淘寶店主的上述回復,這讓急于買口罩的她只得另尋他家。
張倩在搜索中發現,不僅防霾口罩、空氣凈化器、加濕器等搜索指數很高,就連抗霧霾菜、抗霧霾水果、吸霧霾植物等產品因打上了“抗霾”標簽,搜索熱度也大幅提升。
防霾產品在網上熱銷的同時,網下銷售同樣火爆:空氣凈化器、加濕器在不少商場出現脫銷;綜合抗生素片、川貝等提高抵抗力產品銷量大增;黑木耳、蘿卜等清肺食物遭搶購。
市場上,但凡與空氣治理相關的概念產品,無疑不備受消費者青睞。一場霧霾不僅掀起了瘋狂的防霾消費熱潮,而且為商家帶來了爭搶“霧霾經濟”蛋糕的商機。“霾里淘金”已經在商界悄然打響。此前,一直不溫不火的環保產業以及相關企業借霧霾之勢迅速攀升。
旅游業便是其中之一。按照往年經驗,春節過后,旅游業便進入淡季。但今年的旅游業這段時間卻異常火爆。“為吸引游客,增加旅游班次,公司幾乎每周都要更新一次旅游路線圖,”北京一家旅行社工作人員說,受霧霾天氣影響以及人們對時尚健康追求的提高,逃離霾區、呼吸新鮮空氣的旅游項目受到熱捧。借此,華北地區的不少旅行社紛紛推出“躲霾游”、“清肺游”項目,主推一些空氣較好的山水景區作為遠離霧霾天氣的旅游地,并做成系列進行推廣。主打山水的景區也因此依靠“躲霾游”概念拉動了不少客源。
無獨有偶,借霧霾之勢,“無霾房”、“綠色住宅”的說法隨之興起,淘金潮在房地產業掀起。一些外地房產開發商已從霧霾著手,搶占商機,將一張張印有陰霾天空和沿海城市藍天白云的對比圖以及“買房子送新鮮空氣”的宣傳語推廣到大街小巷。
業內人士表示,在一個越來越注重健康和養生的時代,持續嚴重的霧霾天導致旅游地產尤其是濱海地產逐步變成一種剛性需求,很多人需要去“洗洗肺”。這對開發商來說,是一個新的營銷契機。在霧霾圍城后,很多開發商都以“生態宜居,抗霧霾”為宣傳點來進行樓盤促銷。
據了解,北京等城市已有了使用置換式新風系統的樓盤出現,但是這類樓盤的價格比其他樓盤高出一截。對于剛需購房者來說,有多少人愿意掏錢去購買技術尚未成熟的“抗霾”樓盤?在業內人士看來,“綠色住宅”的增加勢必是今后住宅發展的趨勢,但是在技術尚未成熟的情況下,說“綠色住宅”因霧霾而受熱捧恐怕還為時過早。
面對狂熱的防霾消費,業內專家提示,目前國家標準沒有明確防粉塵需要幾層紗布口罩,從醫學角度講,霧霾天外出時只要佩戴紗布口罩就可以防細小顆粒物和粉塵。
有專家認為,單純為了霧霾天氣而購買凈化器的消費者,與其說是在買健康不如說買的是放心。實際上,除了極端的霧霾天氣,開窗通風仍然比開機器更有效。
應運而生的“霧霾經濟”,尤其是那些逐漸推出的產品,如何進行規范值得關注。業內專家稱,霧霾本身的危害是原發性的,對于“霧霾經濟”,要是沒有規矩聽之任之的話,恐怕就是對消費者的二次傷害。以“抗霾”為噱頭,夸大功效,就違反了市場法律規定,理應有所管束。因此,對政府管理部門來說,要管好這個市場,必須發揮市場監管的職能,盡快到位,避免缺位。
“霧霾經濟”蠅頭小利的背后折射出環境污染的重大損失,在一些專家看來,空氣污染帶來的損失要遠遠大于它所催生出來的市場份額。“先污染后治理不可取,政府在限公車出行之外,還應該和有關部門攜起手來加強機動車尾氣和工業污染治理,采取聯防聯動等多項措施,還民以碧水藍天。”
水泥地理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請注冊,凡本網注明"來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水泥地理"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水泥地理"。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