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 | 長三角市場:2018市場成敗,去產量、去產能齊頭并進
2017年已收官定論,符合市場預期,但很有必要對市場進行復盤,總結不足,已利2018年創造更好業績。
2017年市場表現最為突出的當數華東地區,更準確地說是長三角做的更好一些。目前業內都有共識,長三角之所以一直在市場起到行業的中堅作用,主要有如下幾個原因:
長三角地區經歷過幾輪深度市場洗牌、整合,而全國其他大部分地區或是不到位或是沒有經歷過,黑龍江市場整合力度很大,但需求太差,又受周邊地區影響;
長三角市場需求一直保持在高位持平,沒有太大起伏,長三角新增產能控制較好,而且主動關停一些產能,初期1000 t/d 規模線,后來2500 t/d,甚至也有5000 t/d 線停下來,沒有市場競爭力的線就是要讓它從市場出局;
海螺、中國建材是國內兩家產能規模最大的企業,在長三角市場高度重疊,從競爭走向競合也有一個過程。過程很重要,不是一就而成,是在不斷地交流、不斷地推進,形成市場共識。
產能過剩問題,不僅國家重視,行業、企業都明白。但在水泥行業是"久攻不下",還沒有形成一個可操作的日程表,還停留在"紙上談兵"階段,當然"紙上談兵"是一個必要階段。產能過剩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產能運轉率,一些地區運轉率在30~40%,還停留在"去產量"階段,把整個行業都拖得疲憊不堪。北方市場快速下行,南方什么時候會發生?
北方市場在持續下滑,并沒有止跌企穩。南方有錯峰生產(借光北方)的"供需彈性",北方歷經長時間、高強度的錯峰生產,以難以應對持續下滑的市場需求。北方去產能提不上日程,若一旦南方市場需求也步后塵,那全國水泥行業的日子可想而知,這個"窗口期"不是產業所能控制的,也不是政府所能控制的。
全國前10企業的產能分布:金隅冀東、山水、天瑞90%以上產能集中在北方(華北、東北、西北、山東、河南),海螺、華潤、華新、臺泥、紅獅、亞泥90%以上產能在南方;中國建材35%在北方,65%在南方。北方幾家企業的產能運轉率是多少,南方的是多少,那不是個位數的相差,南方大多數企業還沒有經歷北方企業"市場寒冬"的滋味。
2005、2006年水泥行業面臨一個產能過剩、銀行惜貸的局面,那時是落后產能過剩。中國水泥協會集行業智慧,分化先進和落后產能的區別,提出按區域劃分,開出12+48家全國和地方企業清單,要求國家給予支持。國家批復,銀行開綠燈,現在的大集團(國內)都是靠這一政策支持,淘汰落后、兼并重組、做大做強,有了今天水泥產業結構的局面。
而現在在產能嚴重過剩的地區,產業沒有體現分化,需求下行,泥沙俱下,一直沒有找到一個很好解決的方案。很明顯,在北方地區,錯峰生產大大緩解了市場供需關系,做出了很大成績(東北曾有價格大大領先全國的記錄),隨著市場的不斷下行,單靠錯峰生產不僅解決不了問題,而且整個行業都受到了挑戰。
2017年,全年的利潤主要是來自11、12月份,漲價是多個利好因素疊加:需求旺季、天氣(11、12月大都是晴天,好于往年)、環保限產,造成旺季搶工期拿不到貨。市場上不是價格的問題,是拿不到貨的問題。越南水泥不僅進入山東也到了長三角,說明了水泥貨源非常緊俏。
2017年走完,現在要看2018年。2011年是全國水泥價格的頂點,這個頂點是2010年市場的延續,2010年年末價格為2011年打下非常好的基礎。2018年和2011年相比較:
2018年新增產能要少,環保帶來的供給控制要好,行業的市場共識要強。不足的是,2011年是4萬億的第3年,需求增長還在兩位數高位,供需關系要好于2018年。
十三五經濟發展規劃綱用三句話概括:
第一句,十三五期間我國經濟發展的核心問題是保持經濟中高速發展;
第二句,實現目標的關鍵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第三局,在經濟增長過程中,要確保資源環境的保護和人民群眾的分享和保障。
說的非常清楚,三句話和水泥都有關系。濃縮為三個關鍵詞:中高速發展、供給側改革、環保。中高速發展、環保是水泥外因、供給側改革是內因。
水泥行業能夠正確理解、把握、落實、推進這三個關鍵詞,2018年沖擊2011年利潤高位就沒有問題,而供給側改革無疑是今年水泥業首當其沖的任務。
水泥地理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請注冊,凡本網注明"來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水泥地理"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水泥地理"。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