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无码人妻又粗又大-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老太BBWWBBWW高潮-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 您當前的位置:
  • 水泥地理| 行業新聞| 獨家| 正文內容

    水泥主要經濟指標系列之二十五 —— 重慶市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屆中國人大五次會議批準設立重慶直轄市,當年水泥產量977萬噸,歷經20年,2016年水泥產量6,782萬噸,產量翻了7倍,平均年增長11%。重慶水泥產量全國排名在15~19位之間。
     
    重慶和陜西、湖北、湖南、貴州、四川交界,沿長江外運輸出水泥,和四川交集地區較多。
     
    重慶集中度較低,大企業云集,但規模都不夠。2016年,西南水泥、東方希望、海螺前3熟料產能力占全市比重45.6%。
     
     
    產能發揮率:2016年81%發揮率較高;
     
    房地產新開工面積:和全國走勢逆反,兩位數負增長;
     
    水泥產量:西南地區唯一負增長地區;
     
    水泥價格:2012年以來,水泥價格一直未突破300元/噸,位于全國價格低價區域。2016年借全國大勢,價格雖有增長,但幅度不大,僅上調25元/噸,大大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集中度:重慶市熟料企業21家,產能前3企業:西南水泥、東方希望、海螺,占全市產能比重45.6%。
     
    一、熟料產能發揮率
     
    重慶區域狹窄,既有沿江向外輸出通道,又與四川東北部地區交集。重慶在西南地區的產能發揮率較高。
     
    二、房地產&基本建設
     
    2011年以來,重慶市房地產新開工面積波動大,多為負增長,2014年以來持續負增長。2016年,全國房地產新開工面積強勁反彈,重慶市逆勢下滑,走出逆勢行情。
     
     
    2011年以來,重慶市基本建設投資速度持平于全國,2015年,同比增長30.19%高出全國14個百分點。(2016年國家統計局僅發布全國數據)
     
    三、水泥產量
     
    2011年以來,重慶市水泥產量呈單邊遞減下滑態勢。2013年水泥產量上了6,000萬噸臺階,2016年6,782萬噸。
     
    四、水泥價格
     
    2011年后重慶水泥價格沒有再上過300元/噸,處于全國低位。
    進入2017年,西南地區價格都在300元/噸以上。
     
    五、集中度
     
    重慶,西南水泥、海螺、冀東、拉法基、臺泥國內幾大巨頭在重慶都有設廠。本地企業東方希望、小南海也是各占一方。
     
    西南水泥2012年的整合,并沒有改變市場格局,前3企業西南水泥、東方希望、海螺3家產能不足50%。
     
    六、企業變遷
     
    重慶水泥工業有悠久歷史,據重慶水泥廠廠志大事記記錄:重慶水泥廠的前身四川水泥公司于1936年開始平基,按日產水泥150噸(900桶)設計,選用丹麥史密斯機械設備、德國米亞格電器設備,上海龍華水泥廠工藝技術人員到場給與支持。
     
    當年選出首屆董事11名,吳受彤任董事長,寧芷邨任總經理,潘昌猷、盧作孚、劉鴻生等任董事。
     
    1937年10月10日,四川水泥公司制造廠舉行竣工投產典禮。11月8日,生產出硅酸鹽水泥。
     
    ~2001年
     
    只有重慶水泥廠一條2000 t/d 生產線,位于主城南山區,地理位置優越。
     
    2001年水泥產量1,511萬噸,新型干法水泥只占5%,有巨大發展空間。
     
    2002~2005年
     
    新型干法水泥加速發展,擁有10家企業,新建13條生產線,熟料產能760萬噸,發生很大變化:
     
    民營資本大舉進入(多為立窯企業轉型),天助、潤江、小南海、富豐、富皇等企業;
     
    浙江民企科華進入,在萬州、綦江建起2×2500t/d 線;
     
    國際水泥大鱷拉法基,2002年先知先覺收購重慶水泥廠,2004年收購江津騰輝水泥,成為重慶規模最大企業,熟料產能217萬噸,占重慶熟料產能28.57%。
     
    14條線中2000 t/d 規模以上生產線7條,占產能69%,沒有4000 t/d 以上規模生產線。
     
    2005年,水泥產量2,100萬噸,新型干法水泥占55%,仍有很大發展空間。
     
    2006~2008年
     
    拉法基繼續穩步推進在重慶的布局,2005年在南山區布下二線后,2006年在合川再建3200 t/d 線華,形成三地布局,產能規模達到316萬噸。
     
    銅梁水泥一鼓作氣在2006、2008年建成投產2500、5000 t/d 線,熟料產能233萬噸,規模位居第二。
     
    小南海,位于沿江大渡口,優越的地理位置,貼身的到位服務,出色的市場信譽,是重慶標桿企業。2008年再上3200 t/d 線,產能位于第三。
     
    新進入者,彭水茂田、合川金九以2500 t/d 線進入。
     
    新型干法熟料13家企業,21條線,熟料產能1,423萬噸。
     
    2008年,重慶水泥產量3,135萬噸,新型干法水泥占70%。
     
    2009~2012年
     
    這一期間是4萬億投資高潮期,西南是最為收益地區,重慶是西南地區的橋頭堡,全國水泥產量平均增長11.9%,重慶增長15.3%,高出全國2個百分點之多。2012年重慶水泥產量首度突破5,000萬噸。
     
    期間投產30條線,新增熟料產能3,500萬噸。大企業紛紛進入重慶,新建、并購并舉,徹底改變了市場格局和產業組織結構。
     
    西南水泥,中國建材應對市場周期風險,全國東西南北中分布式布局,大規模進入重慶,先后收購科華、銅梁、潤江、三磊11條線,熟料產能1,000萬噸,分布在萬州、長壽、石柱、秀山、銅梁、綦江,生產線平均規模3000t/d。
    東方希望,外行業民營企業,勇冠三軍。2010年12月在沿江豐都新上第一條5000 t/d 線,一年半時間,又有4條新線下線,形成豐都4×5000 t/d 線,黔江2500 t/d 線布局。由于產能規模和沿江位置優勢,不僅在重慶舉重輕重,也可直驅長江中游、下游,具有市場影響力。
     
    冀東水泥,看準重慶市場成長機會,舉兵西南。在江津、合川、璧山三地布局,和拉法基市場多有交叉。雖有區域、規模優勢,由于礦山、裝備等因素掣肘,未達到預期設想。
     
    拉法基,2010年在永川新上5000 t/d線,形成南岸、合川、江津、永川四點。但由于內地大企業紛紛在重慶搶灘登陸,在區域、規模上都受到挑戰,重慶市場地位受到嚴重挑戰,產能規模排名退居到第四位,從2005年的產能比重28.57%下降到2012年的9.56%,下降了19個百分點,拉法基在中國水泥市場開始出現轉折點。
     
    海螺,在沿江忠縣2010、2011年連下兩城,建起2×5000 t/d 線,構成在長江上游、中游、下游完整產業基地鏈。
     
    臺泥,在華南市場得手后,揮師西進,不戰而進賬5,000萬元,成為業內故事,但也由此演變成大企業間在發展過程中有進有退。臺泥在合川新建2×5000t/d線,和"鄰居"拉法基、冀東近在咫尺。
     
    2012年,重慶前10排名發生了根本變化,7名出局,前6,只有拉法基留存,但已從第一降為到第四。西南水泥為開發新領地大規模進入;內地勁旅冀東、海螺聚焦重慶;外資背景臺泥、華新不失時機進入;與重慶相鄰的四川廣安紅獅2×5000t/d 線,目標直指重慶;臺泥在四川廣安5000 t/d 線和合川臺泥形成聯動。
     
    大企業借成長的市場發力,徹底改變了重慶以民營企業中小規模、單點布局的市場格局。和兩廣市場大企業區域布局有很大差異,在重慶的大企業受地理位置制約,都是側重自身企業的戰略布局,形成相互掣肘的市場格局,為今后市場整合埋下了伏筆。
     
    新型干法熟料20企業,51條線,熟料產能4,929萬噸。
     
    2012年,重慶水泥產量5,500萬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能力超過7,500萬噸。
     
    2013~2016年
     
    東方希望五線在2013年投產,海螺2014年在梁平、忠縣投下2條5000 t/d 線;能投集團2014年在沙坪壩投下3200 t/d 線。
     
    2016年,重慶水泥產量6,782萬噸,熟料產能5,493萬噸,水泥生產能力超過8,500萬噸。據不完全統計,由于市場競爭激烈,被逼停的熟料產能有900萬噸,其中不少還是2500 t/d 線。
     
    七、點評
     
    進入21世紀,和全國一樣,重慶經歷了水泥大發展時期,以2008年分界,進行分析。
     
     
    2008年,重慶21條生產線,生產線平均規模2186 t/d,多是民營立窯企業轉型建設,2500 t/d 以下規模,單點生產線居多。拉法基2002年進入,進行區域布局,但行動不快,時隔6年只在南山、合川新建兩條生產線,占有一定規模、區域優勢。浙江民企科華2004年進入,先后在綦江、萬州布點;銅梁水泥擁有5000、2500 t/d 線各一條;天助在江津2×2500 t/d 線;小南海占據地理位置,市場品牌信譽優勢。
     
    這一期間,市場需求、企業產能規模、市場布局都處于市場啟動前期,主要是發展新型干法、淘汰落后產能。國內大企業主要是在東中部地區跑馬圈地,還未眷顧到西部地區。
     
    4萬億投資,急速飆升的市場為大企業找到了新的市場,既有市場的成長性,也有落后產能淘汰的空間,本地大多企業都為單點單線企業,羽毛還未豐滿。同時也看到了拉法基在西南的表現,決策的緩慢制約了拉法基的規模推進。
     
    隨著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大企業在西南開始了新一輪規模擴張的博弈:
     
    2009年12月,冀東在江津投產3200 t/d 線;
     
    2010年1月,華新在沿江涪陵投下5000 t/d 線;
     
    2010年7月,海螺在忠縣首條5000 t/d 線落地;
     
    2010年10月,臺泥在合川登陸5000 t/d 線;
     
    2010年12月,本地、外行業企業東方希望第一條5000 t/d 線在沿江豐都面世;
     
    2009年12月,四川廣安紅獅5000 t/d 線投產,目標市場指向重慶。
     
    短短的一年間6家大企業重裝進入重慶,隨后就是規模擴張、區域布局。短短兩年間,水泥價格從2008年403元/噸跌到2012年270元/噸。
     
    隨之而來的是,中國建材組建西南水泥板塊,在西南收購4家企業11條線,熟料產能1,000萬噸,占重慶產能21%。在此推動下,價格有所反彈,但力度不大。
     
    2014年后,市場需求放緩,產能過?,F象日益突出。市場沒有再給企業擴張市場份額機會,企業生產規模得不到有效釋放,企業布局相互掣肘。民營企業經營受到挑戰,很多2500 t/d 線被成本所逼難以開啟;企業的利潤受到重創。
     
     
    重慶由于區域狹小,企業過多,矛盾更為集中。業內早有產能置換提法,重慶首當其沖,但至今不見換出。這說明,誰也不愿接手下行市場的產能。
    水泥產業,有專家建議"壯士斷腕",但斷腕的壯士至今沒有出現。所以,只有在政府主導下的"去產量",還是有效調解供需矛盾的"法寶"。
    重慶需求要好于遼寧、山西地區,但大企業過多,這都將是繼續做下去的企業。在遼寧、山西產能發揮率僅在40%,過剩產能都難以去掉。在重慶市場如何去產能,可能就不容易了。
     
    注:2016年熟料產能未包含停運產能。
     
     

    [責任編輯:GC03]

    水泥地理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請注冊,凡本網注明"來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水泥地理"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水泥地理"。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關注微信公眾賬號、新浪微博
    騰訊微博   隨時了解市場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