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季節、供需、集中度的聚焦點
湖南省,簡稱“湘”,長江中游江南地區,因位于洞庭湖以南得名“湖南”,又因湘江貫穿全境而簡稱“湘”;東臨江西,西接渝貴,南毗兩廣,北連湖北,與6省市交界。在2015年公布的經濟數據中,湖南排名第十。水泥產量從10年前第10晉升至第7。
一、水泥價格
湖南水泥價格在大部分時間段低于全國,2015年價格走勢是在大落之后還能夠大起,是繼江西之后,在年末最后一波行情中表現最好的省份,11、12月終因需求不濟有所回調。
湖南價格走勢特點分析:
一、2011年,價格大幅拉漲見頂,同比增加101元/噸,高出全國5元/噸;
二、2011~2015年,同步全國一路下行;
三、2016年,去年價格拉漲順延至年初,高于去年全年平均價,高出全國15元/噸。
2015年價格V字走勢,表明湖南大集團在市場操控能力仍然很強。
二、水泥產量
2001~2012年,湖南水泥產量平均13.28%高速發展,高于全國同期水平。
2013年后,產量維持在1.1~1.2億噸高位,平均增速3.7%,仍然高于全國同期水平。
2015年,趨同全國水泥下滑走勢,同比負增長,-3.26%增長,好于全國-4,9%水平。
三、新增產能
湖南省新型干法水泥發展滯后全國。2003年建成第一條1200t/d生產線。隨著海螺、中建材等大企業集團進入,湖南水泥工業發生了根本變化。
2004年,海螺在婁底雙峰建設湖南第一條5000 /t/d 線,拉開入湘序幕。
2007年,中國建材旗下南方水泥通過收購韶峰進入湖南。
2008年,南方水泥張網收購金磊、坪塘、兆山新星等多家企業,合計900萬噸熟料產能,南方產能占湖南43%。
2009年,新建14條線,產能1,700萬噸,歷年新增之最。南方、海螺、華新、中材、冀東5家企業全部登場。南方1,400萬噸產能,占全省35%,海螺700萬噸,占18%,上述5家占到74%。
2012年,南方2,200萬噸產能,占全省33%,海螺1,500萬噸,占22%,上述5家占到79%。
2015年,海螺,投產4條線,產能達到2,100萬噸,幾近追平南方。上述5家產能占全省72%,較2012年下降7個百分點。
在建線3條。
四、供需關系
進入21世紀,湖南經濟快速發展,直接拉動水泥需求,湖南2015年水泥產量1.16億噸,是2001年的4,7倍,15年來平均增速11.4%。
2001~2011年,快速發展期,生產水泥6.7億噸,平均年增速13.2%,年增量671萬噸;
2013~2015年,高位平臺期,生產水泥3.72億噸,增速3.7%,年產量均在1.1億噸以上,年均增量389萬噸。
全國前6大企業集團5家在湖南市場角逐,南方和海螺,市場引領者,競爭競合中互有發展。湖南的產能發揮率處于正常水平,2015年下滑4個百分點,2015年是湖南省自律停產最多一年?;蛟S這是信號?北方市場大幅下滑何時會波及,這是大家都關心的問題。山西產能發揮率從2009年70%到2015年34%,這恐怕這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但確實發生了。
五、產能結構&集中度
湖南省70條生產線,熟料產能7,600萬噸, 4000 t/d 規模以上生產線31條,熟料產能4,700萬噸(設計能力),占比62%,處于全國中等水平。中小規模生產線偏多,39條,占比38%。2015年湖南熟料產量6,400萬噸,熟料產能超過熟料產量。
將湖南省華分為湘東、湘中、湘西地區。
湘東,熟料產能300萬噸。南方1,500萬噸,占比50%,其次華新、中材,各兩條5000 t/d 線。
湘中,湖南最大熟料產區,3,500萬噸。海螺一家13條線,熟料產能1,900萬噸,占產能比55%,其次南方近400萬噸,占11%;
湘西,熟料產能800萬噸,臺泥通過收購金大地,產能200萬噸,占比26%;南方兩條2500 t/d 線,占比20%;華新2014年在張家界桑植建成投產2500 t/d 線。
南方,收購位于湘潭的湖南龍頭企業韶峰水泥,而后迅速在東部地區布局并向湘中、湘西滲透。
海螺,選中湖南中部婁底進入湖南,基地向南北展開,市場向東西兩翼推進,14條生產線,產能2,100萬噸,是海螺在安徽以外最大的熟料產能基地。
華新,在三地五市5條線,分布式布點。華新除在湖北外,都是分布式布點。不在規模上比拼,意在占有市場一席之地。
中材,進入較早,兩地三市3條線;冀東形單影只,遠離大本營。兩家企業共同特點,以小博大,輸贏不在規模。
紅獅在華東、西南單點強勢布局,再入中南地區廣西、湖南,在衡陽已投一條線,在永州在建一條。
2014年年末,臺泥出人意料拿下湘西懷化金大地,染指湖南。金大地是塊肥肉,幾家企業都有想法獲取,最終卻被外來者收入囊中。海螺在婁底自建4條收購1條,金大地本是收購目標,將婁底和懷化作為一統市場考慮。但臺泥也有自己算盤,下手快,釜底抽薪將金大地納入旗下,出于和臺泥在貴州黔東南凱里生產基地搭界考慮。
六、房地產影響
全國大部分地區新開工面積在2009~2011年是高峰期,2013年挑高后迅速回落,湖南也不例外。土地購置面積是房地產產業鏈中是最前端環節,早于新開工面積先行下行,湖南亦是如此。
湖南房地產新開工面積、土地購置面積在2014、2015年都呈快速下滑態勢,兩項指面積標較2013年分別下滑28%和35%,對2015年湖南水泥需求影響很大,這一影響必將繼續發酵向后延續,2016年絕不能輕言市場樂觀。
有讀者調侃點評:用"不樂觀"這樣的詞形容2016年經濟狀態,本身就已經很"樂觀"了,這句表述今年可能會火。
結束語
湖南地處中部,它的發展軌跡很有代表性,其最大、最明顯特點是:
在國家經濟大發展背景下,成功地完成了水泥產業技術結構調整;
湖南水泥市場快速發展,吸引外來投資者進入,加快推進湖南水工業進步、提升;
湖南是以大企業為主導進行區域布局,伴隨市場成長,企業規模同步發展;
以南方、海螺為主導大企業集團在市場博弈中,加強市場控制力,獲取市場利潤。
湖南目前尚在高位平臺期。2012年以來,水泥產量維持在1億噸以上,2015年雖有回落,要較北方地區好的多。同時也看到:由于需求的下滑,尤其是房地產對水泥的影響愈發明顯,本文對房地產近兩年的走勢做出分析,湖南房地產前期下滑的幅度比較大,對水泥需求端的影響將會逐步放大、顯現。
基建、農村市場是否能夠平抑房地產下滑,在2015年,沒有看到這方面情況出現,很多項目還未落地,2016年什么時段開工值得關注?;椖渴屈c和線拉動,受益者有限。
湖南是內陸地區,市場開放程度較長江沿線要低,在區域間流動性控制上運作余地彈性要大。水泥市場區域、季節性是在目前產能過剩背景下,是利用產業集中度優勢平抑市場價格的最好手段。
2012年,市場需求下滑。如何根據市場季節水泥用量變化,獲取合理利潤是產業解決產能過剩的契機。湖南市場在這方面有良好的表現,關鍵點:市場旺季要控制產能發揮,平衡市場供需關系,從而保證旺季獲取應有利潤。
這有別于一些地區,淡季都在起跑線上等待開窯槍響,一旦槍響,像脫韁的野馬奔向終點,唯恐被拉下出局,這就是現在企業普遍心態。結果淡季不旺,旺季也不旺,缺乏市場產能控制技巧。
2010年市場經驗總結:旺季限產才能獲利,這應該成為水泥市場利潤回報經典。但這需要背景,在需求上升期容易得手,需求增長,壓制供給,放大供需彈性,就會產生價格彈性,供需彈性越大,價格彈性就同步放大。從湖南價格圖上就可以看出,2013年表現最好,也就是市場供需彈性最好。
2015年在需求負增長背景下,彈性大幅萎縮,但仍能有所表現,應該是集中度的保證。但必須清晰認識,隨著需求下滑,僅限產是越來越難了。所謂"去產能"指出了改善供需關系的要害,因為靠需求端改變供需關系已成為歷史,只有從供給端動作。
水泥地理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請注冊,凡本網注明"來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水泥地理"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水泥地理"。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