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周點評(151114):基建現下滑勢頭 水泥旺季提前結束?
要聞點評:
事件1:
2015年1~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水泥產量19.47億噸,同比增速下降4.6%,跌幅較1~9月再度收窄0.1個百分點。2015年10月份水泥產量2.25億噸,同比下降3.5%,跌幅較上月擴大1個百分點。
點評:
2015年的四季度已近尾聲,年末拉漲的態勢并沒有出現,而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固投同比增速下降至10.2%,房投數據下降至2.0%。盡管此前已看到房地產的壓力,但10月份的數據中,基建投資數據也開始遭遇下滑,增速下調至17.4%。種種數據都在預示著2016年市場可能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
而在國家“十三五規劃”中,將GDP目標定為6.5%,否則原計劃的GDP目標無法完成。但如此龐大的GDP總量,將需要多少的固定資產投資來支撐?中國的環境、能源等能否支撐起經濟的發展?而經濟發展結構也發生變化,目前萬元固定資產耗水泥量已下降至0.45噸/萬元,這意味著未來對水泥的需求依賴在逐漸降低。
事件2:
11月11日,港股上市公司山水水泥趕在償債日“前夕”正式對外確定將發生債務違約。11月12日正是相關債務的兌付日。值得注意的是,該起債務違約事件或將成為境內超短融(具有法人資格、信用評級較高的非金融企業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的、期限在270天以內的短期融資券)首個違約案例。
點評:
山水事件中摻入了企業內部爭斗以及中國建材、亞泥、天瑞等眾多企業錯綜復雜的關系,山水事件紛紛擾擾,幾大集團兜兜轉轉。而此次的債務違約將各種矛盾提前激化。彭博社援引天風證券債券分析師Gao Qunshan稱,“今年已經發生多起企業債違約事件。我們預計,在鋼鐵、煤炭、水泥等嚴重產能過剩行業中,會有更多企業無法償還債務。”
市場的下行,加劇了此間各種矛盾,是導致企業債務違約的最主要原因。對于水泥行業而言,山水水泥曾是我國水泥工業中優秀企業的代表,在立窯轉型新型干法、股權改革中做出了重要貢獻,為何卻最終走向了衰退?水泥需求下滑的態勢將延續,是否會如債券分析師所言,企業無法還債的概率將不斷加大?這些問題才應該是警惕我們的主要所在。
價格走勢:
本周價格進入了下調模式。
影響長三角區域的湖北、湖南受雨水影響,下游需求下滑,庫存高位,湖南部分生產線迫于壓力停產,但仍出現市場價格暗降10元/噸,以力促銷售。
而華東的濟南價格上調價格未能實施,江蘇南昌等也出現需求環比乏力的狀況,價格上調已遭受考驗。
華南地區廣西南寧房地產和基建雙雙下降,市場競爭加劇,也使整個珠三角區域的價格推漲基礎不足,簽四次價格推漲效果并不好,近期正在醞釀再一輪漲價。
11月中旬已顯示價格后續力量不足,2015年四季度的行情“從點到面”或無法成型,水泥工業迎來了最冷的“冬天”。
水泥地理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請注冊,凡本網注明"來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水泥地理"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水泥地理"。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