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關停1.6億噸粗鋼產量的代價:補貼1600億元、100多萬職工失業
整理自 | 全聯冶金商會原名譽會長趙喜子演講《釋放風險 避免危機》
(一)鋼鐵面臨危機
一個失效的高壓鍋,不撤火,壓力不斷加大,而又得不到釋放,隨時可能崩爆。
現在的鋼鐵,就像失效的高壓鍋。
產能過剩、價格下滑、虧損加劇、職工下崗、資不抵債的壓力越來越大,而企業仍然不愿大幅減產,甚至越虧越生產,問題越積越多,風險越積越大,得不到釋放,總有一天會崩盤,引發鋼鐵危機。
要說明的是,鋼鐵危機不是鋼鐵產能過剩。過剩是一個過程,而危機是企業大面積虧損,大面積資不抵債,大面積關門停產,職工大面積失業。
一旦發生鋼鐵危機,必然引發金融風險,引發社會不穩定,中央正在推進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大打折扣。
鋼鐵危機最早發生在歐美。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多個發達國家鋼產量從峰值迅速回落到低谷,英國鋼鐵產量下跌近60%,美國下跌近40%,西德下跌26%,法國下跌近30%。與此同時,工人大量失業,英國、美國、西德、法國、盧森堡等國鋼鐵就業人數平均下降40%左右,引發社會震蕩。歐美各國為化解鋼鐵危機,主要采取了兩方面措施,一是建立退出通道,政府和機構按破產法出資救助破產企業的下崗工人,培訓再就業,美國為此花費170多億美金,歐洲花費70多億歐元。二是將國企私有化,并借此機會實行兼并重組,壓縮產能。歷經十年,這兩項措施使歐美壓縮了8000多萬噸,相當噸鋼補助了200多美金。
我國鋼鐵目前正面臨這種類似的危機局面。
根據最新調查,鋼鐵行業目前出現五大特征:
其一,降價與虧損惡性循環,螺旋式加劇。不論礦石等原燃料怎么降價,成本怎么降低,企業總是虧損,而且越來越虧;越虧越生產,越生產越虧。今年1至10月重點大中型企業虧損386億元,其中主業虧損720億元,虧損面上升到47.5%。年初到現在,虧損逐月加大,預計今年最后兩個月虧損繼續擴大。其中國企除11家盈利外,其他全部虧損。民營鋼鐵企業盈虧相抵后虧損額不到1億元,但也歷史性地出現虧損,其中盈利企業41家,29家虧損。國企也好,民企也好,兩級分化明顯加劇,“僵尸企業”越來越多。
嚴重的是,今年以前已經連續2年主業虧損,一些企業賬面雖有盈利,是靠賣資產,做賬做出來的。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已經連續多年虧損,現金流一直是負的,靠銀行貸款強行支撐,但仍然開足馬力生產,壓價銷售,惡性競爭;貸不到款的,被抽貸的,資金已緊張到極限,隨時面臨斷裂;為維持生產,借高利貸,財務成本企高,債務風險越積越大。企業負債人普遍反映“現在是活不了,也死不了”,“生不如死”。
其二,據最近對五個重點產鋼地區110多家企業調查,有超過一半的企業經營現金流是負的,這意味著企業資產質量開始出現嚴重的問題。
其三,企業負債率賬面數是69%,實際上超過70%。其中超過80%的企業越來越多。鋼鐵企業銀行貸款13000億元,非銀行負債大約2萬億元,噸鋼負債大約4000元,其中銀行負債為噸鋼1600多元,而現在的噸鋼利潤為負,把前三年的也算上,噸鋼利潤平均不到40元左右,何年能還本付息?
其四,企業普遍有所減產,10月以后環比減產幅度平均10%左右,減產30%至50%的已頻頻出現,有的已停產,但全年減產幅度只有3%。目前的減產,完全是企業自己決定的,也是被迫的,目的是為減少虧損。
其五,企業普遍減員,10月以后的減員幅度平均10%左右。民營企業在減,國有企業也開始減。企業被迫而為之,目的是降低成本。目前減下來的基本在本企業消化,沒有大批推向社會,所以還沒有引發社會不穩定。
(二)主動釋放風險
失效高壓鍋防爆,要打開保險閥。鋼鐵危機要避免,需主動釋放風險。
鋼鐵危機會產生什么樣的風險?
其一,金融風險,債務風險。
其二,社會風險。鋼鐵企業直接就業人員大約170萬,關聯企業就業人員大約340萬。如果關停20%的鋼產量,將會有100多萬職工失業。
鋼鐵行業目前狀況會越來越嚴峻,十三五期間不可能自然消除,如果不采取措施,一旦問題集中爆發,將引發嚴重的金融風險和社會風險。
其三,大量“僵尸企業”存在,占據大量資源,過剩加劇,惡性競爭加劇,該死的死不了,不該死的被拖死,鋼鐵行業轉型升級不可能實現。
其四,中央關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會因鋼鐵拖累而受阻。
作為國家層面來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現在新動能尚未接續上,舊動能不能死光,尤其這幾年。舊動能普遍產能過剩,必須去產能,如果無視舊產能的現狀,采取被動應付的辦法去化解產能,總有一個時點會引爆風險。
我以為,對于鋼鐵企業來說,面對今后嚴峻形勢,與其等死,不如斷臂求生。作為國家層面來說,如果主動釋放風險,就能有效防范鋼鐵危機。
主動釋放風險概念和措施:
第一,下決心壓縮產能。爭取兩年內壓縮1.6億噸。主要措施是建立產能退出機制。退出機制的關鍵是對退出的產能或鋼產量按噸鋼實行補貼,補貼標準要合理確定,對企業要有一定的吸引力,使企業的退出損失減少到他能夠承受的程度。
第二,補貼主要用于員工的退出通道,以確保不引起社會震蕩。
第三,產能或鋼產量怎么退出,退出多少,由每家企業自己定,按市場化運作。“一手交產能,一手給補貼”。
第四,補貼來源,一是各級政府拿錢,二是建立轉產基金。基金標準按鋼鐵企業銷售噸鋼的一定比例提取,所有鋼鐵企業都要上交。如果按噸鋼500元至1000元標準補貼,淘汰200萬噸產能可以享受10億元至20億元的補貼。全國淘汰1.6億噸鋼,則需要800億元至1600億元的經費。
第五,如果按噸鋼500元標準補貼,淘汰20%產能所對應的2600億元的銀行負債,應由銀企間實行債務重組;如果按1000元補貼標準則可以不實行債務重組。
第六,違規產能,違法產能(地條鋼,還有一部分)按已有政策淘汰和取締,不享受補貼。
如果下決心實施,2017年底產量就將減少到6.4億噸,產能過剩、惡性競爭問題基本得到解決,價格上升,企業盈利,為轉型升級打下基礎。同時,金融風險和債務風險大大化解,社會穩定不會出現大的問題。
水泥地理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請注冊,凡本網注明"來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水泥地理"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水泥地理"。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