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制定處置“僵尸企業”方案 化解商品房庫存
明年我國發展改革工作將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圍繞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進一步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進一步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進一步加強供給側改革,進一步依靠改革創新培育發展新動能,進一步促進城鄉區域協調協同發展,進一步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
在12月22日召開的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徐紹史表示,2016年,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諸多有利條件,有很好的支撐基礎,但也面臨著不少困難和挑戰,必須改革創新、主動作為,確保“十三五”開好局、起好步。
精準發力
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明年宏觀調控的基本取向保持不變,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大力度,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
“我們要認真落實中央關于宏觀調控的決策部署,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既要保持戰略定力,又要及時做好預警預案預控,穩定預期、增強信心。”徐紹史指出,必須統籌處理好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關系,加強財政、貨幣、投資、產業、價格等政策銜接配合,形成增加有效需求的疊加放大效應,增強內需拉動力,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徐紹史說,在提高投資的有效性和精準性方面,將繼續發揮好有效投資對穩增長調結構的關鍵作用。一是進一步優化用好預算內投資。二是加強關鍵領域薄弱環節重大工程建設,著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棚戶區改造、農村電網和城鎮配電網改造、重大水利工程、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和重點流域水污染治理等工程;實施交通提質增效、交通扶貧脫貧、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一二三百”、西北風光電基地和軍民融合“8+1”戰略工程。三是加強政府投資項目儲備,依托國家重大項目庫,分級儲備、逐級審核、逐步推進,形成持續不斷、滾動實施的儲備機制和良性循環。四是進一步加大項目稽察監管力度,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對項目建設資金使用加強稽察督查。
在推動新消費引領新供給形成新動力方面,徐紹史表示,一方面,將繼續擴大消費新供給,鼓勵支持地方和企業加大寬帶鄉村、中小城市信息基礎設施、民用空間基礎設施等建設力度,推動旅游景區基礎設施建設;支持發展城市文化娛樂綜合體,推動社會力量舉辦的大型體育場館免費或低費開放;豐富健康、家庭、養老、長期護理等服務產品供給。另一方面,將積極培育新消費,挖掘潛力,穩定住房和汽車等大宗消費;乘勢而上擴大信息消費;發展鄉村旅游、紅色旅游、生態旅游、研學旅游;拓展“老幼”兩端消費;發展通用航空。
抓住關鍵
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
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5大任務。
“必須積極穩妥處置‘僵尸企業’,這是化解產能過剩的牛鼻子。”徐紹史說,要制定實施推動產業重組、處置“僵尸企業”的方案,主要運用市場機制、經濟手段、法制辦法,通過嚴格環保、能耗、技術標準,倒逼過剩產能退出。各地要因地制宜、分類有序處置,確保社會穩定。
徐紹史指出,在降低企業成本方面,將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抓緊制定實施方案,清理各種不合理收費特別是壟斷性中介服務收費,出臺降低電價的合理方案,降低各種物流費用,打出政策“組合拳”,增強優質企業競爭力。
在補齊短板方面,一是要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各地都要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采用先進制造產業投資基金注資、股權投資、投資補助等方式,集中實施一批工程化、產業化示范項目,實施智能化提升工程;各地要做好項目儲備,科學論證,早作安排。二要培育發展新產業。在高性能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戰略性領域再布局一批重大項目;設立國家戰略性產業發展基金,開展貸款風險補償、融資租賃等試點;實施全球創新網絡計劃。各地也要結合實際,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區建設,打造新的增長極。三要加快推動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各地要制定具體實施辦法,加大扶持力度,力爭取得實效。同時,實施好新一輪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示范。
“我們還必須有序化解商品房庫存。”徐紹史指出,目前,地方特別是三四線城市的商品房庫存壓力還比較突出,各地發改委要抓緊推動制定化解庫存方案,發展住房租賃市場,釋放剛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要制定實施1億非城鎮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積極配合有關部門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方案,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穩定房地產市場。
創新驅動
深入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依靠改革創新加快新動能成長和傳統動能改造提升。
2015年,我國堅持以創新驅動引領產業結構升級,推動產業新業態快速發展,產業結構發生了積極變化。徐紹史指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主要經濟體都在搶抓機遇,力爭占據制高點,這正好與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高度契合,形成了歷史性交匯,提供了機會窗口。抓住這個機會窗口,我國才會有更大的戰略空間。
“必須把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更好結合起來,擴資源、拓空間、優環境、激發創新創業創造活動。”徐紹史說,一方面,要增加創新資源的供給。依托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聚區域,試點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圍繞戰略性領域,建設一批產業創新中心和創新網絡;加快實施新型產業“雙創”三年行動計劃,重點扶持一批創業孵化、創業輔導、公共服務等創業服務平臺;進一步打造眾創眾包眾扶眾籌支撐平臺,支持建設20個“雙創”示范基地,發揮“雙創”“互聯網+”的乘數效應;繼續辦好“雙創”活動周,將范圍擴大到全國,各地也要積極打造一批“雙創”活動品牌。
另一方面,拓展網絡經濟空間。推進“互聯網+”行動,加強物聯網、云計算等應用基礎支撐,推動互聯網與制造業、人工智能等融合發展;利用“創客空間”“雙創”“互聯網+”,支持企業改造升級;落實大數據行動綱要,實施大數據開放創新工程;注重總結和推廣發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的經驗和做法。
此外,要不斷完善鼓勵創新發展的政策和環境。深化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經驗。徐紹史指出,已經開展改革試驗的地區,要進一步明確年度改革任務和責任單位,力爭實現突破性進展;建立匯集眾智促進創新發展的機制,推動大企業和中小微企業技術創新。
攻堅克難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原則,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主線。
徐紹史指出,2016年,必須進一步攻堅克難,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緊扣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緊扣“放管服”,緊扣結構性改革,突出市場導向、突出問題導向、突出督查落實,抓緊出臺一批新舉措。對已經出臺的改革要狠抓方案落實、工作落實、責任落實,系統上下貫通、層層推動改革落地,增強改革的聯動性、協調性和有效性。
記者了解到,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統籌謀劃和協調推進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年度改革任務,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的重點改革任務,研究提出2016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突出抓好發展改革委主導和協調推進的改革任務。
“各地也要積極主動地謀劃和推進改革,抓好地方黨委和政府確定的重點改革任務,使各項改革任務盡快落地生效。”徐紹史指出。
記者了解到,在簡政放權方面,發展改革系統將建立并實施“2張清單4張網”。一是再取消下放一批行政審批事項和審批權限,防止權力復歸和邊減邊增。二是實施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各地也要落實兩張清單。三是整合對接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和12358價格舉報信息管理系統,用好大數據,為強化監管和調控提供支撐。
在投融資體制改革方面,將統籌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和專項建設基金,優先支持符合投向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建設,著力激活社會投資;抓好政策配套、培訓推介和管理優化,切實解決PPP項目實施難題;推動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條例、政府投資條例等重點立法。
統籌施策
促進城鄉區域協調協同發展
“2016年,我國將繼續優化區域發展格局,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用發展新空間培育發展新動力,開拓內需新空間。”徐紹史指出,我國將統籌施策,推動形成“三大戰略”和“四大板塊”疊加效應,構建核心帶動和板塊聯動的區域開發格局。
記者了解到,我國將重點實施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三大戰略。同時,深入推進“四大板塊”協調發展。加大對中西部鐵路、公路、機場、水利、棚戶區和危房改造、農村電網等薄弱環節的投資力度;組織實施新一輪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抓好采煤沉陷區、城市老工業區、獨立工礦區搬遷改造,對資源枯竭、產業衰退、生態嚴重退化的地區加大支持力度;編制出臺新時期促進中西部地區崛起十年規劃,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中原經濟區等重點經濟區發展;支持東部地區在轉型升級上發揮示范作用,加快制度創新,推進陸海統籌;支持國家級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以及臨空經濟、產城融合、承接產業轉移、海洋經濟發展、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等重點功能平臺建設,鼓勵各地開展先行先試、率先突破。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推進城鎮化,要更加注重以人為核心。促進區域發展,要更加注重人口經濟和資源環境空間均衡。
徐紹史表示,發改系統將以人為核心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一是實施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意見,加快完善轉移人口與建設用地、建設資金、轉移支付“三掛鉤”機制;各地要抓緊建立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激勵機制,完善城鎮存量土地再開發的供應方式。同時,推進農村土地三項制度改革試點,盤活農村土地,抓好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二是加快新生中小城市培育和新型城市建設,發展中西部地區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組織開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打造若干“智創空間”“智創園區”。三是推動重點地區城市群發展,加快城鎮化地區綜合交通網建設,打造城市綜合交通樞紐。
水泥地理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請注冊,凡本網注明"來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水泥地理"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水泥地理"。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