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綱:中國經濟軟著陸要化解產能過剩
“現在中國宏觀經濟面臨的大部分問題都是過去十年內兩次經濟過熱的后遺癥,一次是在2004-2007年,另一次是在2009-2010年。”在19日舉辦的大宗商品市場高峰論壇暨“我的鋼鐵”年會上,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樊綱指出,經濟過熱增長的后遺癥——一些過熱產業的存貨及過剩生產能力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清理。
樊綱表示,“十三五”的最初幾年依然要繼續清理“十一五”、“十二五”期間兩次過熱的后遺癥。過熱帶來的產能過剩、債務風險等相關金融問題需要在軟著陸中逐步調整。不是用危機(大批企業倒閉破產、經濟衰退)的辦法快速消除過剩產能和債務問題,而是讓問題逐步暴露。這種辦法的前提條件是過熱本身受到抑制,同時政府又一定的管控能力。
經濟軟著陸的特點是低迷時期或調整時期會相對較長。樊綱指出,參照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中國最近一次經濟軟著陸,在1992年到2007年之間分為有經濟下滑時期和底部徘徊時期。因此,對于中國經濟底部徘徊時期將持續一段時間,我們需要有一定心理預期。
不過,中國經濟結構調整期存在一定積極意義。一是優勝劣汰機制終于可以發揮作用。低迷時期各種產業中的優勝劣汰正在發生,生產力向效率更高的企業集中,為下一輪的發展打好基礎。二是企業開始真正關注效率問題、提高創新、品牌建設、降低成本。當成本下降幅度大于價格下降,企業利潤率開始提升,企業提升和產業重組共同推動經濟進步。而這種轉變只有在經濟低迷期才會迫使行業去進行。
水泥地理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請注冊,凡本網注明"來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水泥地理"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水泥地理"。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