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上半年煤炭退出產能1.1億噸
7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宏觀經濟運行發布會。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嚴鵬程指出,上半年共退出煤炭產能1.11億噸,完成年度目標任務量的74%。“隨著去產能的推進,一大批僵尸企業逐步退出,為優質企業發展騰出了空間,不僅優化了行業的資源配置和生產力布局,而且推動了供求結構好轉,企業經營狀況和市場預期明顯改善。”
統計顯示,今年前5個月,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利潤總額達到123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200億元。同時,隨著去產能工作的推進,違規新增產能、違法違規建設和超能力生產等老問題得到有效遏制。嚴鵬程強調,去產能主要是去無效低效產能。“目前,煤礦中有一批資源枯竭、災害嚴重、成本高、競爭力弱、安全程度不高、長期停工停產的煤礦。去掉這些無效低效產能,可以進一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產能利用率,優化產業結構和生產布局。這部分產能的退出,對煤炭實際產量的影響較小。”
既然對產量影響不大,煤價為何持續上漲?國家發改委發布的數據顯示,由于經濟回暖,煤電、鋼鐵、化工等主要耗煤產品產量快速增長,1-5月帶動電煤消耗同比增加6000萬噸以上,增長10.3%。同時,今年以來主要流域來水偏枯,截至6月上旬,全國重點水電廠蓄能值同比下降27.2%,導致電煤消耗增加。并且,一些煤炭調入省份產能退出力度較大,超過預期,打破了多年來形成的水資源和運力配置平衡,給穩定煤炭供應帶來了新挑戰。此外,主要產煤地區加強安全環保執法檢查,一些不符合要求的煤礦停產整改,客觀上也對正常生產供應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但在資深煤炭行業分析師李廷看來,煤價上漲過快主要是由于供應偏緊。一方面,去產能導致東部和南方省區煤炭產量出現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內蒙古的安全監管影響了煤炭產量。此外,“煤炭產量相比去年上半年增加了一點,但由于超產受到控制,現在統計出來同樣的產量,相比前幾年可能減少很多。”也有專家表示,少數地區去產能與前期兼并重組作用交織,也導致供需失衡。
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國煤炭產量17.12億噸,同比增長5%;煤炭凈進口量1.28億噸,增長23.7%;初步測算,全國煤炭消費量19億噸,同比增長3.1%;實現了全國煤炭市場供需基本平衡。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姜智敏強調,下半年,隨著宏觀經濟延續穩中向好態勢,將拉動煤炭消費保持增長,特別是在迎峰度夏、冬季取暖期間,日均煤炭消費可能進一步提高。同時,在國家治理大氣環境、控制煤炭消費總量,非化石能源對煤炭的替代作用不斷增強,煤炭消費增速下降的同時,天氣原因和水電出力的不確定性對短時煤炭市場需求變化的影響值得高度關注。
有專家表示,去產能、治違規、需求增長超預期,水電出力下降,促成了價格上漲。尤其是夏季需求增長助推煤價上漲,今年7月13日電煤日耗創夏季歷史最高,達到了555萬噸。
7月17日,國家發改委召開迎峰度夏電力煤炭供應專題會,明確指出,將在保證安全前提下有序釋放優質產能,持續增加有效供給。“7號文”印發以前開工建設的煤礦中,在增減掛鉤、減量置換前提下,今年上半年已竣工達產新增產能9000萬噸左右,下半年還有部分建設項目陸續投產,另外還將對部分優質產能煤礦重新核定生產能力,合計可新增產能約2-3億噸。即使考慮去產能因素,也可凈增有效產能約2億噸左右。
嚴鵬程表示,近期國家發改委將會重點開展加快優質產能釋放、增加運力協調保障、促進清潔能源多發滿發、推動中長期合同簽訂履約、建立健全企業社會責任儲備制度和積極引導市場預期6項工作。其中,將通過督促指導主要產煤地區,在增減掛鉤、減量置換前提下,有序推進建設煤礦項目核準審批手續辦理,嚴格按標準對部分優質產能煤礦重新核定生產能力,來加快優質產能釋放。并加快具備條件的煤礦試生產和竣工達產,持續增加有效供給。
水泥地理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請注冊,凡本網注明"來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水泥地理"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水泥地理"。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