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肖家祥: 2018’市場開局較好,結果取決于供給端“兩去”落實效果
南方水泥總裁 肖家祥
關于水泥去產能,政府和大企業行為是關鍵。除了通過切實可行的措施來控制新增以外,要用5個標準,即排放、能耗、質量、安全、礦山標準來有序淘汰存量過剩產能。工信、環保等政府部門應各負其責、協調推進,協會和大企業要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標準的具體建議,共同推動去產能。
去產能應有效建立去產能基金。可行措施之一是建議將現行的32.5水泥和42.5水泥退稅作為國家去產能基金,不再給企業返還退稅。
中央已明確去產能是我國當前經濟工作重要的任務之一,我們一定要抓住這個重大的政府機遇期,全力以赴去推動去產能,政府應認真落實中央部署,大企業和全行業必須充分認識到去產能工作的極端重要性,積極付諸行動,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關于市場,2018年以后的幾年時間內,需求將保持基本穩定,行業效益關鍵取決于供給端去產能和去產量的“兩去”落實效果。
應該看到,當前新增產能并沒有完全制止,產能置換政策一定要慎重,如需出臺,則必須堅持大幅減量置換,并且是在產產能置換。我們建議用于置換產能應該是過去三年平均運轉率在50%以上的在產產能,否則,產能置換政策實質上會增加有效產能,這一點必須堅持。
2018年市場會怎么樣?是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2017~2018價格怎么走,主導企業行為如何?是哪些要素影響價格?
2018年承接2017年的價格走勢,和2010~2011價格走勢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異?這些都需要認真研究,加以分析。把2010~2011價格走勢及其內在原因分析清楚,會給2017~2018年市場運作提供一些借鑒。
近幾年水泥行業的經驗和教訓,反復證明,在產能嚴重過剩的條件下,企業和行業效益的好壞主要不是由需求決定,而是由供給端管控水平決定的。2018年客觀條件總體要好于2011年——新增產能投放少,集中度提高,行業共識增強,大企業引領能力也在增強,錯峰生產、環保督查、去產能等政策面好于2011年,盡管2018年部分地區仍有新增產能投資,需求增長差于2011年,但2018年總體供給端形勢明顯好于2011年。如果全行業能在錯峰生產、供給端管控上進一步形成共識和一致行動,2018年行業效益就會好于2011年并再創歷史新高。
未來幾年,水泥需求將總體保持基本穩定,這給行業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期。但最終結果如何,短期取決于自律限產和錯峰生產的力度,中長期取決于去產能和行業整合的效果,這些都取決于大企業是否能真正擔負起行業引領作用,帶領行業繼續在供給側改革做好文章,堅持錯峰生產不放松,堅決在去產能方面有實質性推進。
水泥地理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請注冊,凡本網注明"來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水泥地理"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水泥地理"。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