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184億!山西未來五年建設旅游公路4120公里
自今年起未來5年,山西省建設旅游公路,解決至景區“最后一公里”的痼疾,實現交通無障礙對接。這個數字非常震撼:投資184億元,里程4120公里。這是近日記者從山西省旅游局獲悉的。
5年規劃中提及的“旅游公路”,指連通干線至景區、景區與景區之間的農村公路,不包括景區、景點內部道路。重點解決通往A級景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文物保護單位、自然保護區、傳統村落、工農業旅游示范點等“全域旅游”范疇景點的農村旅游公路。
近些年,山西省公路交通面貌巨變,旅游條件明顯改善。公路網總規模達到14.1萬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達89.95公里。建設完成高速公路5028公里、一級公路2535公里、二級公路1.51萬公里,二級以上高等級公路占通車總里程的16.1%。“三縱十二橫十二環”高速公路網基本成型,基本實現縣縣通高速公路。與周邊四省區互聯互通,高速通道出口已達19個。
但是,從高速公路駛下前往景區時,由于通達度不夠、指引體系不完備、服務質量水平低等問題,制約了旅游產業的發展,尤其影響游客休閑體驗。
如今,游客出行正在向郊區化、短期化發展。處理好交通問題,既滿足了游客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又推動了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加強景區間的道路連通,是山西省從傳統‘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從部門辦旅游向全社會辦旅游轉變的體現。同時,有利于加強資源和設施的整合,推動景區、企業集群式發展,進而提升旅游業競爭力。”省旅游局局長馮建平說。
從旅游資源分布來看,很多尚未完全開發的景區分布較為偏遠,多屬經濟欠發達地區,是山西省扶貧攻堅的重點區域。考慮到旅游公路建設對沿線農民生產、生活的積極作用,此次規劃從設計上就將其與新農村建設、農村公路建設結合起來,意在有效服務農村經濟發展。
生態環境保護成為重點關注的內容。“不破壞就是最大保護”的理念將貫穿于旅游公路設計的全過程,因地制宜,合理靈活地確定技術標準,充分考慮交通流的季節性、景區的承受力、交通高峰期有無完善的分流路網等相關因素,避免盲目追求高標準而破壞自然景觀。
水泥地理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請注冊,凡本網注明"來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水泥地理"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水泥地理"。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