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周點評(160305):需求恢復緩慢,企業上調熟料價格應對市場
要聞點評:
事件:
2月29日,廣東省政府在廣州召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會議。會上正式印發了《廣東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方案(2016-2018年)》,明確:到2018年底,基本實現“僵尸企業”市場出清。到2016年底,全省國有關停企業全部出清;2017年底,全省國有特困企業基本脫困。嚴格控制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生產能力,將鋼鐵產能控制在4000萬噸以內,水泥熟料產能控制在1.1億噸以內,平板玻璃產能控制在1億重量箱以內,造船總能力控制在800萬載重噸以內。
點評:
在需求下行的大趨勢中,供給側改革勢在必行,國家已指出了供給側改革的大方向,廣東省是第一個提交方案的省份。
在供需矛盾凸顯的沉重壓力下,當前進行的去產能措施中,不管是錯峰生產的政策,還是企業主動限產,基本上都是“一刀切”,并未對企業進行分化。這種一刀切的做法,讓企業都是處于“被動”去產能的位置,反而可能會增加“去產能”的難度,拉長“去產能”的周期。
因此在“去產能”中,必須構建優勢企業的“上升通道”和劣勢企業的“退出通道”的雙向渠道,使企業從市場判斷中尋求自身位置,“主動”去產能,從而加快水泥產業升級。必須強調的是,所謂的“劣勢企業”并非僅指單體企業,也包括眾多水泥大集團在早期建設或收購中遺留下來的部分低競爭力企業。
價格走勢:
高標號水泥連續下跌,已到企業成本線以下:受需求下降帶來的產能過剩壓力增大,42.5水泥價格持續下調,其中江西下跌頻率最快、幅度最大,累計已達50元/噸。盡管四川成都一帶上調價格10~15元/噸,但也基本上是“以漲止跌”的做法。
熟料價格開始上調,和水泥走勢形成“剪刀叉”。主要體現在長三角地區,幅度達20元/噸,華南地區海螺也在嘗試上調熟料價格。主要原因是前期熟料價格下調幅度大,已到達各企業成本線,且水泥價格下跌不止,現階段每家企業都有提價意愿,欲從熟料穩價延伸到水泥穩價。但考慮到后期市場需求有所恢復,但力度應不如往年,以及3月份水泥窯陸續復產(目前很多水泥窯尚未復產,供需關系獲得一定改善),企業之間相互搶占份額的戰爭可能再度燃起,價格反而可能下滑,所以這輪熟料提價有很大的“以漲止跌”的意義,真正能否穩住,并且最終能否傳遞到終端水泥仍需觀察跟蹤。
水泥地理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請注冊,凡本網注明"來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水泥地理"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水泥地理"。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