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水泥窯協同處置為青山綠水作守護
日前,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和國家能源局七部門聯合發出《關于促進生產過程協同資源化處理城市及產業廢棄物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將在水泥、電力、鋼鐵三大高溫工業中推動工業窯爐協同處置產業及城市固廢的發展戰略。
在《意見》中,將通過建立協調機制、完善鼓勵政策、理順價格體系、加大監管力度、加強宣傳推廣等保障措施,引導和支持水泥行業中有條件的大企業和城市率先開展水泥窯協同處置的產業化發展模式,起到具有啟發、借鑒和引領的領軍示范作用,積極帶動和推廣這一綠色發展戰略的順利實施和有效推廣。
水泥窯協同處置工業及城市垃圾廢棄物是經過幾十年的探索和驗證,到目前為止最有優勢的垃圾處置方式之一,是緩解“垃圾圍城”壓力、節約自然資源的浪費、發展水泥綠色化產業重要的系統工程,也成為有社會責任心的水泥領軍企業多年來為之求索的全新領域。
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方案》指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方針,立足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和新的階段性特征,以建設美麗中國為目標,以正確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為核心,以解決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為導向,保障國家生態安全,改善環境質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A 水泥企業
——創新工藝實現持續發展“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這是唐朝大詩人杜甫筆下美麗和諧的自然風光,對現代人來說卻成了一種艱苦的追求。
隨著新型城鎮化推進,城鎮居民快速增長,城市生活污泥、垃圾每年以6%~8%的速度遞增,處理處置城市生活污泥和垃圾成為城市發展的難題。處理城市垃圾傳統的填埋方式弊端眾多,只是掩蓋了問題,沒有解決問題;垃圾焚燒和發電無法解決我國城市生活垃圾水分大、渣土多、熱值低的問題,因而也不適合我國具體情況。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自身的工藝技術特點,可成為“無害化、安全化、資源化、減量化”處置城市生活污泥、垃圾等廢棄物的全新處置技術。
2010年,時任中國水泥協會副會長、重慶市水泥協會秘書長馬澤民桌上堆放著厚厚的一本本安徽海螺(234.85元/噸,0.14%)集團的資料。海螺集團通過與日本川崎公司強強聯合,共同開發了世界首創的利用水泥工業新型干法窯和氣化爐相結合處理城市生活垃圾技術。馬澤民發現,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窯處置城市生活垃圾,通過將生活垃圾轉化為水泥生產的替代原料和燃料,可以減少對不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徹底解決生活垃圾占用土地、二次污染、二惡英排放以及焚燒灰渣處理問題,真正實現完全“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的要求。水泥窯協同處理城市生活垃圾具有天然的優勢:穩定高溫環境——消滅二惡英;堿性環境——中和酸性氣體、固化重金屬;垃圾和灰渣的組分與水泥原料類似——可以將垃圾“吃干凈”;投資和處理成本最低;技術手段靈活;無需太多監督成本。作為一名重慶的老建材人,馬澤民和重慶市水泥協會的一班人、與重慶各大水泥企業的負責人們時時關注著世界水泥行業的每一次環保發展的進程,他們達成的共識就是必須徹底改變重慶水泥企業的形象,讓水泥企業成為重慶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力軍。
2010年,重慶在創建全國衛生模范城市的各項指標任務中,唯有城市生活污水廠污泥處置怎么實現“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成為一大難題。重慶市水泥協會獲悉后,當年10月組織了市內知名水泥企業赴全國考察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工業廢棄物及城市生活垃圾、污泥試點項目,并及時向市政府報送了《重慶市水泥協會關于重慶市固體廢物產出量、處置現狀及面臨挑戰與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物的建議》;2011年8月,渝辦[2011]66號《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主城區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方案的通知》下發后,重慶市水務公司與6家水泥企業簽訂了《污泥處置服務合同》,拉開了重慶水泥工業從原材料產業轉向綠色環保產業的序幕。
近年來,重慶水泥窯協同處理垃圾能力已走進全國前列。目前,重慶水泥工業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的水泥生產線2條(重慶海螺)、協同處置污泥的生產線8條(小南海1條、拉法基南山2條、拉法基地維1條、拉法基特水1條、富皇水泥1條、西南長壽2條)、協同處置污染土壤的生產線1條(拉法基地維)、協同處置煤矸石的生產線1條(南桐特種水泥),占全市水泥生產線總數量的19.6%。
重慶水泥企業現在每年可消納1400余萬噸一般工業廢棄物。同時,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主城區生活污水廠污泥(含水率80%)已經常態化,重慶水泥企業近5年來共處置主城區污泥26萬噸。在技術水平上,重慶水泥窯協同處置垃圾綜合技術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對重慶水泥工業向“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轉變具有積極作用,社會、環保和經濟效益顯著。可以說,重慶市水泥企業已名副其實地成為重慶市環境保護的“生力軍”,成為生態環境的美容師。
B 重慶海螺
——長江邊上的一顆環保新星
走進位于忠縣的重慶海螺水泥公司,讓人淡忘了“水泥”二字,樹木成蔭中有種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的意境。重慶海螺水泥公司的這種意境不僅在于本身,更在于立足于忠縣的三峽庫區的生態涵養。
此前,忠縣生活垃圾處理方式主要是靠填埋。久而久之,越來越多的土地資源被占用,且對環境造成污染。因此,忠縣在2013年決定投資9000萬元引進了海螺水泥公司的CKK(水泥窯焚燒城市垃圾技術)垃圾焚燒系統,建成了可日處理200噸生活垃圾和80噸城市污泥的生產線。該項目是重慶首家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理垃圾技術的項目,也是忠縣著力打造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示范縣、保持庫區一汪清水的一項重大項目。
海螺公司的環保項目為垃圾處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利用目前先進的垃圾氣化技術,將垃圾氣化成可燃燒氣體,并輸入新型干法水泥的分解爐中,代替部分燃料進行燃燒,利用分解爐中特有的高溫及堿性環境,將垃圾焚燒過程中產生的有害物質進行分解和固化。
重慶海螺生活垃圾環保一體化項目的成功運營不僅是忠縣生態涵養建設的有力保證,對三峽庫區而言,對重慶水泥企業而言,都有著重要的啟示。
C 臺泥水泥
——讓三江明珠更亮
臺泥(重慶)水泥有限公司隸屬于臺灣臺泥集團的核心企業——臺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臺泥水泥成立于1946年,為臺泥集團的領頭企業,是臺灣第一家股票上市企業和最早、最大從事水泥及熟料生產的公司, 先后獲得包括美國加州洛杉磯市政府水泥認證、歐盟水泥CE 認證在內的多項證書。
臺泥(重慶)公司位于合川區鹽井鎮,其3條日產4600噸水泥熟料生產線項目是重慶市政府在2008年招商引資的臺港澳僑重點項目。項目全面建成投產后,成為西南地區產能規模最大的單體新型干法水泥全能工廠之一,年產水泥約600萬噸。
臺泥(重慶)公司以“環保是責任,不是成本”的經營理念,于今年6月形成“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理城市生活垃圾焚燒項目” 的報告,其水泥熟料生產線協同采用氣化爐焚燒法處理城市生活垃圾的計劃,可徹底做到垃圾處理“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 。臺泥(重慶)公司以服務鄉親為出發點,借鑒世界最新開發技術,以結合水泥廠的高溫流程優勢,協助地方政府解決生活垃圾的處理問題。目前,臺泥(重慶)公司有日產5000噸熟料生產線2條,按每條生產線日處理300噸垃圾的規模,2條線垃圾處理項目全部建成后,可日處理垃圾600噸,將完全消化合川區每天產生的垃圾,真正造福合川三江人民,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再添新亮點。
臺泥(重慶)公司正用心飽墨,蓄勢待發為嘉陵江、渠江、涪江匯合地合川的青山綠水書寫傳承,永存映像。
D 冀東水泥
——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承擔
唐山冀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水泥生產商和供應商,被稱作中國新型干法水泥工業的搖籃。
2013年,唐山冀東水泥有限公司投資3000萬元建成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泥項目,通過濕選方法將生活垃圾和污泥進行分選,煅燒成水泥工業的替代原料和燃料,最終達到資源再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既解決垃圾圍城問題,又節約能源,避免垃圾焚燒產生的大氣污染,每天可處理生活垃圾和污泥250噸左右。
冀東水泥渝川大區負責人介紹,冀東水泥在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泥上有自己的技術和專利,作為有社會責任感的上市企業,冀東水泥決心為重慶的生態文明建設作出自己的貢獻。目前冀東水泥已在璧山參與處置城市垃圾的工作,正規劃在璧山、合川、江津建立系統的協同處置城市垃圾項目。
E 搶抓機遇
——建設文明生態之城
重慶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和支持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
今年5月,重慶市領導實地調研城市環境整治情況時強調,城市是全體市民共同的家園。建設美麗山水城市,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更要高水平管理。必須把城市管理、環境整治放在突出的位置,以創新的思維、改革的辦法、扎實的舉措、深入的作風,著力推進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綜合治理,切實解決城市環境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改善市容面貌,提高城市管理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水平,為廣大市民營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
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為重慶水泥行業承擔環保重任創造了絕佳時機。
重慶市水泥協會認為,重慶可利用處置城市生活垃圾水泥企業數量大、分布廣,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條件已成熟。通過現有企業生產過程進行協同資源化處理,可以提高重慶市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能力,有利于化解該市廢棄物處理處置的難題,是循環經濟的重要領域。在企業協同處理過程中,廢棄物可以作為替代原料或燃料實現部分資源化利用,含硅、鈣、鋁、鐵等組分的廢棄物可作為建材生產的替代原料;熱值較高的工業廢物、生活垃圾、污泥等可替代部分燃料。協同資源化可以構建企業間、產業間、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間的循環經濟鏈條,促進企業減少能源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推動水泥等行業化解產能過剩矛盾,實現水泥等傳統行業的綠色化轉型,樹立承擔社會責任、保護環境的良好形象,實現企業與城市和諧共存。
今年5月,重慶市水泥協會經過多年深入基層和各地調研,以“水泥工業正在為生態文明建設出彩” 為名,并邀請國務院參事蔣明麟為顧問,制作了請大家支持重慶水泥行業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污泥的幻燈宣傳報告片,引起了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泥的時機已經到來,它既有利于防治水環境、大氣環境、土壤環境的污染,也有利于水泥工業轉型升級的發展。
水泥地理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請注冊,凡本網注明"來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水泥地理"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水泥地理"。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