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繁昌縣水泥產能置換取得明顯成效
在省市縣三級的共同努力下,安徽省繁昌縣置換企業關閉、設備拆除和職工安置等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截至目前,全省已完成12戶企業的產能核定公示、產能價格評估工作;已簽訂產能置換指標交易(出讓)協議8家企業;計劃淘汰的14條水泥熟料生產線、13臺粉磨設備,8臺粉磨設備已完成拆除,其余均在停產拆除中。
安徽省繁昌縣是全國最大的水泥生產縣之一,截至2013年底,全縣有水泥生產企業19家,熟料生產線30條、粉磨設備41臺,水泥熟料和粉磨產能分別為2635萬噸、2170萬噸。多年來,受產能嚴重過剩影響,繁昌縣和全省水泥行業市場惡性競爭現象比較突出,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任務艱巨,成為困擾當地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的嚴峻問題。
自國務院 《關于化解部分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指導意見》 (國發﹝2013)43號)下發以來,安徽省經信委積極落實省政府提出的化解產能過剩目標,以產能置換為主攻方向,破解了繁昌縣水泥過剩產能化解工作難題。
針對繁昌縣水泥企業大中小型并存、先進產能與相對落后產能并存的現狀,安徽省經信委將該縣作為全省化解產能過剩、實現轉型升級的突破口,通過資源整合、減量置換、技術改造和節能減排四措并舉,綜合化解水泥過剩產能。根據該省委托中國建筑材料工業規劃研究院編制 《蕪湖市繁昌水泥工業轉型升級規劃》,從2013年開始,安徽省將用3年時間,淘汰14臺JT窯、2條日產1500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和直徑3.2米以下水泥磨機,減量置換1~2條日產4500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最終淘汰水泥生產企業12家、熟料185萬噸、粉磨產能170萬噸,實現節約用地1636畝、節電27.1萬度、節能153萬噸標準煤。
按照政府引導、企業自愿、市場化運作原則,嚴格依據法規政策,省、市、縣三級共同推進水泥產能減量置換。首先確定淘汰主體。由水泥企業自主提出淘汰申請、制定淘汰方案,并與縣政府簽訂置換協議,協定限期停產和拆除生產線設備、產能退出補償標準,妥善解決職工安置和債權債務等問題。其次依法核定產能。根據國家制定的產能置換辦法,委托省水泥協會作為第三方機構對擬淘汰設備及產能進行核定,省經信委確認后,在省市縣三級門戶網站和其他主流媒體公示,接受公眾監督。再其次是公開競拍項目。最后是報批置換項目。
除繁昌縣水泥產能置換外,安徽省經信委還積極推進淮北市在全省范圍內開展跨市產能交易試點。下一步,安徽省將在全省其他地區、其他行業逐步推廣繁昌縣水泥產能置換工作做法。
水泥地理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請注冊,凡本網注明"來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水泥地理"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水泥地理"。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