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曉冬:水泥行業的技術創新絕無止境
“未來水泥技術還要繼續發展,主攻方向應該是替代燃料的使用及水泥裝備的創新。”在第十四屆國際水泥化學大會茶歇時,記者第一時間采訪了南京工業大學材料學院院長沈曉冬。
沈曉冬對國際水泥化學大會能夠在中國召開給予了高度評價。在他看來,大會第一次在中國隆重召開,自然吸引了全世界水泥工業的矚目:“本屆大會中外參與人數眾多,學術報告也多,這表明國際社會對我國水泥技術水平十分認可。”
沈曉冬目前為南京工業大學材料學院院長,長期從事高性能水泥材料基礎研究、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開發和無機新材料的制備和應用等研究,在高膠凝性水泥熟料基礎研究及制備工藝、水泥工業節能減排及水泥的綠色制造、工業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及高性能氣凝膠新材料的研究和產業化等方面取得眾多創新成果。而他所在的南京工業大學材料學院更是在無機非金屬、高分子和復合材料等方面作出了大量研究。
作為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近年來沈曉冬主持了多項企業重大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項目,取得較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關于好水泥是不是越細越好的問題,沈曉冬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在他看來,對于水泥粉磨細度控制問題,需要站在混凝土應用的合理角度來評價,也就是在生產過程中必須合理控制水泥細度,使水泥具有合理的顆粒級配,而不是越細越好。
針對如何真正實現水泥行業的節能降耗問題,沈曉冬強調,不能以降低水泥混凝土質量和耐久性為代價。水泥企業無論采取什么節能降耗措施,都要以保證水泥混凝土質量和耐久性為前提。他認為,那種簡單的以水泥單位產品計算能耗的辦法不盡合理,是不科學的。他提出,應該考慮以水泥在單位混凝土(同等標號)中的能耗投入來考量其能耗問題。
最后,沈曉冬還告訴記者,水泥行業的技術創新絕無止境。“我國水泥行業這幾年在研發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這是一個很好的信號,我們不能停止技術創新的腳步,未來期待著我國水泥技術的研發再創輝煌。”
水泥地理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請注冊,凡本網注明"來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水泥地理"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水泥地理"。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