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利好:京津冀將建設1333公里城際鐵路
“疏解要跟京津冀協同發展密切相連,協同發展一定要創造條件為疏解提供服務,特別是交通一體化的問題。”3月7日上午,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常務副市長李士祥在北京團開放日上表示,預計“十三五”期間將建設1333公里的城際鐵路,正在建設中的城際鐵路將從交通方面形成京津冀的一體化。
北京市委市政府明年底搬到通州
李士祥代表在回答記者有關北京交通治堵的問題時介紹說,北京現在的常住人口已經達到2172萬人,機動車達到562萬輛,平均擁堵指數5.7,交通治堵是一個關乎公眾利益的問題,一定要公眾的廣泛參與,一定要依法進行。
李士祥代表表示,北京要通過疏解非首都功能帶動人口疏解,北京市行政副中心正在建設中。“明年年底,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已經決定搬到行政副中心辦公,同時要帶動市委、市政府的相關部門搬到行政副中心辦公,這樣可以帶動40萬人的向外疏解。當然,這有一個時間的持續。”
通州是北京市行政副中心。李士祥代表表示,同時,北京還規劃了3個新城區,包括大興區、順義區、昌平區。按照新型城鎮化的規劃,也將承接北京功能的向外疏解。“功能疏解帶動人口疏解,產業疏解帶動人口的調整,產業疏解出去,人口整個的就業情況也要發生變化。”
李士祥代表說,到去年底,北京疏解了220個區域性的批發市場、79個工業企業。“產業的疏解必然帶動人口的調整,堅持北京的房地產開發控制,北京的房地產控制在一段時間內是不會變的,控制房地產開發就是控制人口的過快增長。”
京津冀城際鐵路將建1333公里
“疏解要跟京津冀協同發展密切相連,協同發展一定要創造條件為疏解提供服務,特別是交通一體化的問題。”李士祥代表表示,去年京津冀打通了一批斷頭路,北京、天津、河北三地與中國鐵路總公司一起還成立了京津冀城際鐵路有限公司,提出要建設“軌道上的京津冀”,預計“十三五”期間將建設1333公里的城際鐵路。
“交通治堵就是綜合施策,我們定了一個立足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構建現代化的交通綜合體系。”李士祥代表說,圍繞現代化的交通綜合體系制定了十大重點任務,首先是大力發展公共交通,還有停車、智能化的管理等。到2020年,北京綠色出行比例將達到75%。其中,今年北京就確定了46項與交通相關的工作,包括建設微循環、打通斷頭路等。“在加快地鐵建設方面,今年北京的地鐵建設里程雖然不是最多,但都在中心城區里,可以緩解五環以內的擁堵問題。”
水泥地理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請注冊,凡本網注明"來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水泥地理"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水泥地理"。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