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混改解決國企一股獨大的治理結構
由國務院國資委、新華社指導,國資委新聞中心、國資委研究中心、經濟參考報社主辦的首屆“中國企業改革發展論壇”,23日在京舉行。本次論壇的主題是“改革新動能•優化供給側”。
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在論壇上表示,中國建材在兩年多的時間里,進一步完善了過去中國建材的混合所有制轉變的試點企業,同時在上市公司中增加社會投資人,使得公司運行更加規范化,解決了過去國有企業一股獨大的治理結構。
以下為演講實錄:
2016年在改革方面,中國建材有三個大的進步:一個就是在混合所有制,中國建材在2014年7月被列為國資委的混合所有制試點,經過了兩年多的時間,去年向國資委上交了中國建設集團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個階段性的一個試點報告,應該說在這整個的試點工作中,進一步完善了過去中國建材的混合所有制轉變的試點企業。同時我們在一些上市公司,進一步規范了、增加了一些社會的投資人,使得公司更加規范化,解決了過去我們國有企業一股獨大的治理結構。第三,在職業經理人和建設這方面有了新的推進,在混合所有制這方面,等于完成了一個階段性的工作。
那么第二項工作就是在重組這方面。因為國資委去年給我們又定了兩個試點,一個是兼并重組的試點,兼并重組的這個試點主要是中國建材和中材進行合并。因為這兩個大的央企過去從建材局走出來,經過了17年,在國資委的這個指導下,去年又走到一起,這是一個很大的事情,央企的這個合并其實并不簡單。同時這個市場上還是有競爭,所以把兩家企業合在一起。按照國資委的要求不能成為混合物要成為化合物,不能說蘿卜白菜在麻袋里一裝就合并了,要把它們熬成一鍋好菜,這不是很容易的。去年我們完成了兩個集團的無縫對接,什么叫無縫對接呢?就是把這兩個合在一起,包括二級的平臺,做得非常的好,下一步我們要對我們下邊的15家上市公司進行深度地業務整合。現在我們正在做方案,去年這是我們做的第二件大的事情。
第三件大的事情就是我們還是國資委的一個試點,就是董事會授權的試點,現在國資委這個有董事會的單位已經有83家了。中國建材是第二批的試點,是在2005年的做的董事會,但這次授權給了我們,包括戰略規劃,人員的選聘、考核,薪酬分配等等6項授權。這些方面也需要我們董事會一個一個去落實,應該說去年我們在這方面也做了一些這個規劃建設,這個在國資委的指導下向前推進。
也就是說其實我們去年整個中國建材是在改革這方面一直在向前推進,用改革的動力使企業獲得發展。如果曬一下成績單的話,去年我們兩材合并之后,現在有大概6000億的總資產。去年做了2700億的銷售收入,81億的利潤。對于這個實體經濟,不說它的利潤,我們做得更多的其實是社會的效益,比如去年上繳了154億的稅,繳了130億的財務的利息,同時25萬人的工資性收入這方面支付了201億,再加上80多億的利潤。中國建材這樣的一家生產建筑材料的企業,其實它給國家的社會貢獻率是非常之高的,將近600億。所以我也覺得,其實對實體經濟來將講,像中國建材這樣的企業,一方面為國家創造很好的效益,社會貢獻率也很高,關鍵我們提供了那么多的就業,這是央企的一大貢獻。
水泥地理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請注冊,凡本網注明"來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水泥地理"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水泥地理"。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