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圍繞高質量經濟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也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
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舉行,會議認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經濟規律發展的必然要求。
會議指出,5年來,我們堅持觀大勢、謀全局、干實事,成功駕馭了我國經濟發展大局,在實踐中形成了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我們堅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保證我國經濟沿著正確方向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到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之中;堅持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立足大局,把握規律;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堅決掃除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堅持適應我國經濟發展主要矛盾變化完善宏觀調控,相機抉擇,開準藥方,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經濟工作的主線;堅持問題導向部署經濟發展新戰略,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變革產生深遠影響;堅持正確工作策略和方法,穩中求進,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底線思維,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邁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5年來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理論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是黨和國家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必須長期堅持、不斷豐富發展。
會議指出,明年要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做好8項重點工作,分別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此次會議對于如何推動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更為細化的要求。比如,必須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創建和完善制度環境;在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方面,還提到了“特別是長期租賃”。
中國人民大學國企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李錦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高質量發展是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主題詞,“這次會議有時代轉折的特點,意味著進入一個新階段,價值標準乃至整個生產關系體系將發生變化。”
處置一批企業,培育一批企業
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8項重點工作中,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排在首位。
會議指出,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重點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大力破除無效供給,把處置“僵尸企業”作為重要抓手,推動化解過剩產能。深化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等行業改革。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表示,應提高對經濟增速放緩的容忍度,繼續推動“三去一降一補”,嚴格控制地方政府負債意愿,增強其預算硬約束,強化財經紀律,打破剛性兌付。
李錦表示,前一階段,相當一些國有企業因囿于定性的模糊,認為所有國有企業都要做大,進不得,退不得,特別是一些產能落后的企業和“僵尸企業”,不敢清理退出,更不敢提破產,影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進度。預計下一步國企都將進行內部分類,分清優劣,決定進退。
在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方面,會議強調,要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完善國企國資改革方案,圍繞管資本為主加快轉變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職能,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
關于如何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在《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中撰文指出,建立健全各類國有資產監督法律法規體系,實現國有資產監督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系統化。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加快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
肖亞慶強調,以管資本為主深化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職能轉變,準確把握依法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定位,科學界定國有資本所有權和經營權邊界,建立監管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創新監管方式和手段,改變行政化監管方式,改進考核體系和辦法,落實保值增值責任,提高監管的及時性、針對性、有效性。
會議在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方面還提出,要實施好“十三五”規劃確定的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啟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引導國企、民企、外企、集體、個人、社會組織等各方面資金投入,培育一批專門從事生態保護修復的專業化企業。
王軍表示,在有效應對好短期問題、保持經濟合理增長速度的同時,應更加注重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把力氣更多地放在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上來,放到擴大就業和增加居民收入上來,放到促進經濟社會及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上來。
萬博研究院新供給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劉哲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明年隨著放松行政管制和行政壟斷、降成本方面政策的落實,民間投資有望回升。隨著新舊動能轉換的不斷推進,低污染、低耗能、高附加值的軟產業和軟性制造業有望為經濟注入新的增長動力。
水泥地理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請注冊,凡本網注明"來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水泥地理"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水泥地理"。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