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銅川:昔日“衛星看不見” 今朝“朱鹮舞藍天”
曾經“衛星看不見”,而今“朱鹮舞藍天”。截至10月8日,今年銅川市空氣質量良好及以上天數達227天。
煤城銅川之變,始自深刻的環境自省。近年來,銅川市擯棄傳統粗放的生產方式,跨出“邊治理邊污染”的怪圈,以環保法律法規及產業政策劃紅線、立規矩,用最嚴格的環保執法倒逼傳統支柱產業升級換代。為了環境質量的徹底好轉,銅川市黨委政府牽頭、環保抓總、公安上手、監察問責,部門聯動、媒體跟進、社會參與,以獨樹一幟的“銅川行動”,趟出一條資源型城市生態建設的新路子。
系列政策倒逼產業轉型升級
——排放標準倒逼,實現水泥產業整合升級。銅川水泥粉塵占全市粉(煙)塵排放總量的90%以上。2004年起,省、市政府統籌,聯合出手,出臺嚴于國家排放標準和超前國家淘汰落后產能政策的“銅川政策”,拿支柱產業開刀,提前淘汰水泥立窯和濕法窯。從“川口”突破、國道攻堅,到藥王山周邊圍殲,歷時十余年,累計投入3.1億元,對水泥企業集中綜合治理,關閉拆除了57條落后水泥生產線,淘汰落后產能750萬噸,提前兩年完成國家淘汰落后產能任務。在水泥產量增加3倍的前提下,主要污染物不升反降,粉塵年排放量由13萬噸下降到6萬噸。
——清潔燃料倒逼,實現煤城產煤不燒煤。針對煤城燃煤污染,銅川從1999年起連續15年治理城市煤煙污染,拆煤棚、堵煙道、搬煤臺、改鍋爐、換燃料,累計拆除燃煤鍋爐438臺,新建天然氣鍋爐498臺,實現了市區清潔能源全覆蓋,城市氣化率達到75%。礦區產煤不燒煤,全市生活耗煤量由16萬噸下降到4.8萬噸。傳統陶瓷業燒制也實現了顛覆傳統的“煤改氣”。而且,陶瓷業過去用煤,成品率只有20%,現在用氣,煙塵排放幾乎為零,成品率還上升至95%以上。
——總量減排倒逼,工程治污大手筆。水泥脫硝、電廠脫硫,水泥及煤層余熱發電,資源綜合利用;推進清潔生產,催生高精尖科技治污,一系列政策的出臺倒逼銅川各企業投入資金、技術,節能減排。華能電廠排放改造,兩臺機組超低排放改造,為國內之最國際領先,每年削減氮氧化物4600多噸,相當于關閉4條日產4500噸水泥熟料生產線;每年削減二氧化硫5800多噸,相當于拆除60臺1T/h有脫硫設施的燃煤鍋爐。為確保水源安全,陳家山、下石節、崔家溝等老煤礦全部建成污水處理廠,實現達標排放。
2013年,銅川再拿支柱產業開刀,堅決淘汰了“銅川鋁業”330臺100KA預焙電解槽,關閉了30萬噸以下煤礦,銅川入選中國宜居生態示范城市。2014年銅川生產總值增長11%、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6%,環境保護15項省考指標均超額完成,空氣質量優良天數229天,超省考指標89天。
——全民參與,倒逼非煤礦山整治。對非法小石碴、白灰、坩土企業緊盯不放、露頭就打,高標準推進整合,剎住了盲目開采、破壞生態的粗放發展行為。實施全民參與,實行環境違法行為有獎舉報,12369環保熱線24小時值守,群眾舉報與媒體曝光雙管齊下,隨時隨地查處投訴舉報環境問題。非煤礦山整治,核心污染源實施“全領域”、“斷阻式”整治,國土、創衛、電力、環保齊上手,監察局全程跟進,強力問責“不作為”,隨時約談一把手。在非煤礦山的進出口,設卡檢查運輸車輛,非法生產的石碴白灰運不出去,無覆蓋措施的拋撒揚塵車輛過不了關口。
從在治污中發展轉變為在轉型中發展
在環境質量逐漸好轉的基礎上,銅川市努力優化發展結構,正在實現從治污中發展到在轉型中發展的轉變。
——優化發展,調整產業結構布局。面對量多質優的石灰石資源,銅川市斷然決定,從2013年起,不再新建水泥生產線。對傳統的白灰、石碴劃定區塊,從嚴準入,總量控制,白灰作坊升級為環保立窯,從前燒白灰,現在是納米碳酸鈣。
——集約發展,實現減量化、可利用、再循環。銅川著力打造煤電鋁水泥聯產聯營循環經濟產業鏈,用煤發電,用電煉鋁,走向深加工,將粉煤灰、爐渣、鋁渣用作水泥廠的生產原料,讓傳統產業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在董家河工業園區,鋁深加工產業鏈從上游延伸到下游,將建成年產30萬噸鋁鎂合金、20萬噸航汽鋁加工和15萬噸工業鋁型材。目前,銅川落戶工業園區的152家企業,工業總產值占到全市工業總產值的61.5%。
——綠色發展,發展旅游休閑養生等朝陽產業。大力培育發展裝備制造、中醫藥產業、接續能源、食品加工、現代服務業和現代特色農業等六大接續替代產業,使其占全市經濟總量的30%以上,非資源型替代產業占全市經濟總量的10%以上。2014年,銅川單位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17.86%。
構建綠色生態體系,擴充環境容量,先后實施了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三北”四期防護林、野生動植物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生態保護工程,確定了“三河、六園、多帶、一圈”的城市綠色網架體系,人均公用綠地面積10.24平方米,建成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國家級生態示范區,2個自然保護區、32個生態示范村鎮,綠色資源豐富,引來朱鹮安家,野外自然孵化16只,境內朱鹮達78只。照金紅色景區、香山佛教圣地、陳爐陶瓷古鎮、玉華宮景區、藥王山景區、耀州窯博物館等旅游景區,2014年接待游客993萬,旅游綜合收入53.6億元。
老百姓盼望著天天都能看見藍天白云,“治污降霾”成了執政能力試金石。從環境自省到生態自覺,銅川市用智慧和定力推進城市轉型,決策上當機立斷,行動上大刀闊斧,“生態優美、社會和諧、經濟發展、百姓幸福”的綠色追求,正一步一步成為現實。
水泥地理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請注冊,凡本網注明"來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水泥地理"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水泥地理"。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